第九十二章 曹父生病93(1 / 2)

周秉申不是第一次跟李素华聊自己的婚姻问题,但这一次,他的措辞、态度、语气都格外强烈,颇有种不容置疑的霸气,连当妈的李素华都被镇住了。

还好,周秉昆及时回来,缓解了娘俩的尴尬。

这个话题也没有延续下去,不过周秉申知道,李素华应该不会再让自己相亲了,说到底,她就是个很传统的女人,这个家里终归还是男人说了算,她自己是没什么主见的。

晚上吃了菜饼子,喝了粥,踏踏实实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周秉申便离开家去一位领导家拜访,却没想自己刚走没多久,光字片那边出事儿了。

曹德宝父亲脑血栓躺地上了,去到诊所后被告知治不了,原因是大夫技术不够,要么就去市里的中心医院,要么就去军区医院,别在他们这个小医院耗着,耗着只能等死。

也是,诊所里的赤脚大夫,看个头疼脑热都费劲,更别提脑血栓这么大的病了。

曹德宝急的直抹眼泪,还是乔春燕脑子活,急中生智,让他去找周秉申,光字片这些人,也就周秉申有办法将曹德宝他爸送到大医院。

这個时期,不要说看病难,而是根本就没有钱去看病。

不要以为这个时候看病不要钱,什么挂号费、药费,虽然收费低廉,但仍然是大部分人承受不起的。

且不说医药费了,就算是中小学学生的学杂费,文具费,对大部分家庭来说都很困难,只能从嘴里硬挤出来,很多家庭根本拿不出来。

至于基本口粮,用后来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叫做“紧平衡”,用老百姓话说,也就是大部分家庭勉强能够“不饿着”而已。

但如果家中男孩子较多,一定会出现粮食短缺问题。

后世很多人说这个时代的人幸福,纯粹是有点扯淡,这个年代别谈幸福,要谈,只能谈生存。

当然了,你要是有本事当上领导,哪怕是很小的一个小队长,家里的情况又会不一样,至少看病这件事,对像周秉申这样的人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

当然了,城市人的福利要明显好过农村,但问题也很明显——大病治不了,小病那确实不用怎么花钱。

至于住房,直到城市住房改革之前,房子一直是城市最为紧缺的供给品。

魔都到了80年代还流行着一种说法,媳妇好找,房子难求。

哪怕是分配到一间没有厨房、卫生间,只能放一张小规格双人床的职工宿舍,对想要结婚的青年男女来说,都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言归正传,乔春燕的主意确实很正,也很到位,她认识的人里,也就周秉申有这个能力。

曹德宝听赤脚大夫说了,他爸这个情况,整个江辽省就只有131医院能治,中心医院都差点意思。

乔春燕虽然是三八红旗手,在大众浴池地位超然,可终究是个修脚的,平常跟领导关系再好,那也只是表面功夫,谁也不可能真拿她当个人物。

她自己也有数,压根儿没想为这事去求领导,求也没用。

唯有周秉申,他不但关系硬,自身地位也够,把人安排到131就是一句话的事,至少在乔春燕看来是这样。

于是,曹德宝火急火燎的冲到周家,砸响大门。

“秉昆!秉昆?”

这时候他也顾不上对周秉申的畏惧了,哐哐砸门。

周秉昆虎着脸推门出来:

“曹德宝,你特么有病吧?大清早这么砸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