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36(2 / 2)

“不客气,”母亲笑吟吟说:“我这里还有一老一小,等我上街买菜呢。”

小芸她俩在前边并肩走着,游郁生落后一步跟着他俩,狭小的巷子又深又静。从背面看,这两个女孩几乎一模一样,都十分可爱。但从臀部,仍能分辨出来,晴晴成熟多了,小芸像一棵葱,显得更嫩绿,窈窕。他本决定等蔡晴晴回来,找她开诚布公谈一次,然后慢慢疏远的,可现在她回来了,近在眼前,他心口又呼呼跳动,一下子打消了自己的念头。他听别人说,一个男人不能爱两个女人,他却为同时爱上两个女人而苦恼。

一行三人默默地向郁孤台的方向走动,直到幽静的贺兰山麓,蔡晴晴想一脚踏进园门,愣了一下又跟着小芸越过去了。

“还是顶不习惯的,好像时光倒转了似的,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以为小芸和她爸爸的家,还住在郁孤台园内呢。”蔡晴晴笑着道。

“不要说你,我也经常产生这个错觉,毕竟以前走熟悉了,”游郁生也语义双关地笑着说,“这个看似并不太大的园子,留给了我们许许多多幻象,许许多多的亲切的记忆啊!”

“是啊,我们仨还是因为这座古老的园子、古色古香的楼台才走到一起来的,”蔡晴晴说,“没有他这千年不倒的老人家庇护、救急,那时走投无路的我已无家可归,没有他老人家的牵线,我也不可能认识小芸妹妹呢。”

“是耶,”小芸也说,“难得郁生哥和你那时灵机一动,意想到郁孤台园子里面来投宿,要不然我哪能和晴晴姐认识,就是在大街上相遇也是陌生人。”

“小芸,”蔡晴晴问,“你们家是什么时候搬走的?原本不是住得好好的吗,为何突然就离开郁孤台院子了。”

“我自己还纳闷呢,”小芸答道,“我爸爸守住在园子里,就是闲着没事,爱摆弄那些花花草草,写一些发不出去的文章。上面说要让他专心写作,就调了个耳聋的老花匠过来。”

“难怪我后来到郁孤台找你们,每次都是扑空,只看到他在那里侍弄院子里的花卉。问起你们家的去向,他老是摇摇头摆摆手,也是一问三不知。”

自从小芸家搬离了郁孤台,她多次到过这儿,屡屡找小芸不遇,直到很久以后才打听到她现在新址。小芸的父亲胡大爷也是几经迁徙,折腾了一些时日才搬到如今的新地址。最后还是小芸的生母、蔡晴晴的继母何玉兰告诉她的,当她一知道就抽空疾疾地赶来找到小芸,接续上了久未晤面的游郁生,断了的凫儿线终于联系上了。

“不过,我们不久又可能要回到这园子里来住了,我爸爸跟我说,”小芸接着说下去,“还真是和这里的一草一木,和这座山、这座楼阁有缘啊。”

“真的吗,那可太好了!你爸爸又要杀回马枪,来镇守这古老的园子了?”游郁生高兴地问,“那老刘师傅呢,不是换了他在这儿搭理园子吗。”

“刘师傅,他干不了几天就快要退休了,”小芸解释说,“其实,上边换回我爸来料理这座园子,还是因为他对园林管理和整理文物的内行和一份热爱。”

她们说着话,来到距离郁孤台两条街道的一处住宅。小芸父亲在那儿准备了一桌酒菜,请的都是几个文化人,这些人经历多年的搁浅,和胡永昌大爷一道,又焕发了新一轮的文化热情。

那些变得久已生疏的文艺作品,又回归了大家发自内心喜爱的笑谈间。游郁生喜欢听他们引经据典,天南海北地胡侃一气,虽然他憋在肚子里,也有许多想抒发情绪的文字。

尤其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心中还憋着许多个人的话题,想单独和蔡晴晴聊聊而不得机会。他也知道他想避开小芸,和蔡晴晴独自谈的内容,一定会是小芸很在乎和敏感的。其实,和蔡晴晴这么久未联系,应该由她主动聊起更合适,如果让他先去问,会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毕竟现在表面上,他更像和小芸已经配成了对了。

“准女婿?”一个平日和胡大爷平日走得比较熟的客人,瞟瞟小芸又盯着游郁生问,这也是桌席上胡大爷和众宾客的胡乱揣测吧。胡大爷不置可否,他也不置可否。谁也看不得出蔡晴晴、小芸和他三人都各怀着无法表达的心事。

还好,小芸的提议及时打破了僵局:“今天是星期日,听说京剧院有个下午场的解禁电影,不如我们一齐去观赏。”

“好呀!”大家松一口气,如释重负。

一行来到京剧院门口,游郁生掏出钱来,蔡晴晴抢在他的前面去购了票,说到了我应该回报你们的时候了。不知怎地,游郁生从她的这个语调行为嗅出了弦外之音,反而愈发地感到生分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