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1 / 2)

这次高考有一个作文试题:难忘的时光,在考场上激起过他无限的遐思。游郁生却永远记得那一天,那是一个夏日凉爽的傍晚,那天同学们吃过晚饭之后,有人散步,有人聊天,也有人像他一样,正利用这一刻宝贵的空闲,挤在中学校园内一口小井旁边,洗涤每天刚换下的衣物。这是校园内一眼天然泉水,圈砌而成的小井,水浅且清澈,甘甜而洁净,不仅饮在口中清凉、舒畅,且用桶汲水后迅即充盈,取之不竭,旧有天下第一泉之称谓。

游郁生迅速从同学手中接过小小的吊桶,打上一桶桶水洗完衣裤,还冲洗双腿,让一天读书下来的倦怠荡涤一空。然后,他端着满满一盆洗净的衣物,兴冲冲走去寝室外的天井边晾晒。他听到一则惊人的消息,从挂在他经过的走廊木梁上那个小播音喇叭筒里传来:BJ某中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表示坚决不进入高考升学考试试场。

这个消息后来得到传媒广泛传播和证实,标志国家已开始取消高考入学考试。同学顿时像炸开的一锅粥,在走廊上、寝室、教室内议论纷纷。如那个年代一切倏然降临的新鲜事,大家在一阵短暂的冲动和洋溢激情的潮退之后,习惯不加思索地接纳。

游郁生有过几天短暂的兴奋,他喜忧参半,喜中有忧。忧的是长期以来,构筑在他心底基座上的一座充满幻想的大厦终于颓然坍塌,虽然它是自小被父母严厉训导出来的,“唯有读书高”的“陋习”可以像扔一双旧手套抛开一边了,“寒窗苦读”到头了;喜的是与此同时,一段时间以来,他家庭屡遭变故,积压在心头的忐忑不安,前途未卜的担忧,也随之一风吹,烟消云散了。

那年头,他一直有很多青春的梦幻,在校园背后的古城墙上,他幻想时好像胸脯顶着了蓝天,要消失在前边的天空中,他是那样渴望未知的美好生活,生的美丽诱惑着他,还有未知的爱情的美丽诱惑着他,在他胜过旁人的强烈;但他也会又常想到死,不如死去,因为生的一切理想愿望是太难实现了,几无可能,他的心中是那么的困惑与厌倦。

他经常在饭后,和一个一起散步的同学,走到学校寝室后面的古城墙上,谈论这个话题,谈论死。每个人生到这世上,不管活得多么长久,总有一天会离开,后边的尘世不知你来过,你也不再知道后边尘世发生的事。死是人的必然归宿,人死就一切都不能挽回。连记忆都消失了,不可挽回,真是完全不可思义。

“不可挽回”这个词,于是成为他与这位同学之间的秘密和口头禅、见面语,这大概是敏感青年的青春通病。也或许,是因为他感叹人生的一切夙愿是太难实现了,几无可能,所以他的心中有那么的困惑与厌倦。

每天如何度过,这是那年月他早晨醒来的第一念头。早晨,吃过早饭,他就在想午饭的事,在午饭之前的这段时间怎么度过。他不可能整天关在屋里,因为他小小的斗室外面就是几家人的妇女小孩,男人通常去做工或上班了,他们在营营苟苟。吵吵嚷嚷,对于一个整天关在屋里无所事事的年轻人,那眼神是既关切而又咄咄逼人的。有一个中年木匠,老是在厅堂里锤锤敲敲,好像偏要衬托出他的窝囊无用和无聊。

走在大街上,仿佛也有许多人的眼盯着他,大家都匆匆忙忙赶去上班或做事,唯见他一个游手好闲,整日四处游荡。在街上转着,究竟去哪块?几条街道一下就走完了。

那时的老城区,比现在这座城市的规模小多了,环城走一圈也就一个多小时,总不能天天这样晃荡呀,这会被那些小店的售货员当成疯子。他常常携一本书,走到公园一个偏僻的角落,坐在长椅上消磨时光。那曾是一个少年宫,很小的时候他到过这里玩,那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年龄,而现在,少年宫早关门了,看不见一个人影。少年宫四围都是条凳式的木栏,他坐在木栏上靠着油漆斑驳脱落的圆柱,把一本书支在屈曲的膝上。

可那年代要找几本可看的书太难了,他家里仅有的几本书他都翻烂了,因此,书支在他双膝上似乎是做做样子,他的目光常盯在书页上发呆。有时,他抬起酸痛的双眼,张望四周,他很怕忽然走来个把熟人,好像自己正在行窃似的。

他想,自己是绝对没有胆量去行窃的,他记得有的书上说过,小偷也是被社会或生活无奈逼出来的,但他不以为然,假使处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胆量去偷去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