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来做誊抄的常清郡书生(1 / 2)

司天台内。

暮灵惜站在司天台院里,看着天上久久未散的烟雾,不禁微微叹了口气。

“这么大的动静,师傅应该会发现我一夜未归吧,唉,明天这顿罚是跑不了。”

小道姑的心情只是低落了不到三息的时间,就将这件事抛到脑后了。

“喂,那个什么宝,你会做饭吗?”

小道姑揉了揉自己咕咕直叫的肚子,问那个书生。

“姑娘,在下名叫李逸,不叫‘那个什么宝’。”

“嗯,知道了,那个什么宝,我问你会做饭吗?”

李逸无语。

“会煮粥。”

小道姑想了想,便让他开始弄吧,毕竟司天台这个地方如此穷困潦倒,也没什么别的可以吃的东西了。

“阿黄不行,它是那家伙的应急储备。”

小道姑自言自语道。

傻笑的阿黄,不知怎么的,浑身打了个寒颤,差点咬着舌头。

接下来小道姑便以主人的姿态,开始给书生安排日常活计。

什么给“那家伙”打洗脚水洗脸啊……

给阿黄铲屎,做饭啊……

洗马桶、洗菜、洗衣服啊……

反正,她把能想到的,都安排了一遍。

对此,李逸起身,将手里的柴火往地上一摔。

“我是来做誊抄的,不是来做仆役的!”

小道姑想了想,便要再展现一下自己的法术实力给书生看看。

看着小道姑手中飞舞的电花,再连想到之前劈在地上的雷电,书生马上蹲下,不再言语。

嘴里还在嘟囔着:“我是来做誊抄的……”

只是那声音小得他自己听起来都费劲。

他是常清县人氏,自小便没怎么离开过那里。

家里虽算不上富户,但也做了些小本生意,算是殷实人家。

他家里自祖上开始,便一直积德行善,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善人。

甚至自他爷爷一辈起,百姓之中便传出了“儒商”的美誉。

以至于他们李家的声望,一度能与郡里有百年传承的名门孙氏相媲美。

孙氏自前朝便是名门,百年之间,出过数名肱骨之臣,最为辉煌的时候,还出过一名宰相。

这样的名门望族,可不是一介商贩所能比拟的。

于是那些希望巴结孙氏的官员,便多多少少对李家有了一些敲打。

正是因为如此,他爷爷在去世之前,给李家留下了四个字的家训。

“韬光韫玉”。

于是他们李家自那时开始,便散去大半家财,不再显露声名。

李逸自小便不愿跟着父亲经商,立志要考取功名。

六岁开始读史,八岁读经,九岁读诗赋,十岁学策论。

十二岁参加第一轮县试,考为童生。

十三岁参加院试,落榜。

十四岁,落榜。

十五岁,落榜。

十六岁,没考……

心高气傲的他,感叹县丞不公,不识他的才华,今年也就放弃了。

父母都是大善之人,倒也没有因此责备他,劝他不必一门心思科考,跟着家里做些生意也是不错的。

但偏偏他就不是做生意的料,浅赔了一笔钱之后,家里便寻人找到了四方瀚瑜阁。

四方瀚瑜阁乃是中土有名的珍宝阁,不仅富可敌国,听说其中甚至还有前朝遗宝那种传说中的东西。

若是能在其中就职,不但能学到知识,对于经商一途也是极大的收获。

可惜,这么好事的事情,肯定很多人都在盯着。

据传闻每年给四方瀚瑜阁递帖子的人,没有一千,也有数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