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 2)

徐小溪点点头,“还行,他初三进了重点班,现在就是班级第一,年级前十,是能考上一高的。”

赵桂兰听完哎呦一声,谁不知道一高啊,好多人都说,一只脚踏进去一高,那就是一只脚踏进了大学。

“你们家的孩子都聪明,你也是咱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我就跟我们家年年说,要向你学习。”

徐小溪抿嘴笑笑,“我看年年很不错,等到中招也能考到一高去。”

所有江县以及下面的乡镇初中的学生都是要考进这一个高中的,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

赵桂兰听见这夸奖高兴地嘴都合不拢,真要是那样,她干多少活都愿意。

徐刚把鸡收拾干净也从厨房里过来。

“都收拾干净了,你去做吧,我烧火。”

赵桂兰听见就要站起来,“行,做完饭吃了就差不多要量地边子。你琴婶子的娘家表妹要出嫁,今个她去当陪客,要不也不会上午没时间。”

徐小溪也跟着起身,“大娘,要不尝尝我的手艺,我来做。”

赵桂兰听着眼睛一亮,“也行啊,你这开饭店的,肯定比我们做的好吃,我去烧火。”

徐刚从外面的柴火棚子里抱进来好多木头,有一些是树根,挖出来劈成小块小块的,晒干,就能烧火,家里也有燃气,但还是觉得地锅烧出来的饭好吃,香,有味。

赵桂兰坐在锅底前面烧火。

徐小溪看着这只鸡还是很肥的,挽起来袖子把上面多余的油脂都切掉,然后剁成块,厨房里收拾的很干净,案板上的调味料都在方方正正的小盒子里,大料也都在一个袋子里,大娘都给她找了出来。

现杀的鸡也不用再过水来煮,热锅凉油放上葱姜八角爆香,然后再把鸡肉全部倒进去不断翻炒,一直煸炒出香味,每块肉都随着翻炒变的金黄,放上盐酱油调味调色,最后倒上茶壶里的热水。

徐小溪把自己配好的大料用一小块布包好,直接放进去。

赵桂兰在下面看着徐小溪的动作娴熟,做起来饭有模有样的,就知道在县里开饭店还真不是闹着玩的。

“真香啊,你这刚刚最后放的啥?”

徐小溪盖上锅盖,剩下的就是要用柴火来大火炖煮,等到肉炖的差不多,再把干豆角,蘑菇,粉条,干梅豆放进去就行。

“是我配的大料包,提鲜增味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大料在热水里炖煮的太久会烂掉,等到炖好捞出来就能扔了,不过这里的大料不多,她也就简单的配了一下。

“大娘家里有玉米面没?”

赵桂兰把锅底弄上大的劈柴放着自己烧,“有的,我去拿。”站起来就往堂屋里走。

徐刚在外面棚子下面剥玉米,院子里都飘满了香味。

“小溪的手艺真不错,我刚刚都闻见香味了。”

徐小溪站在院子里笑笑,“是大娘喂的鸡好,还是吃粮食的鸡肉嫩还香。”这鸡肉的肉质嫩,刚刚在锅里炒的时候她都注意到了,要是吃饲料养出来的鸡,其实也会肥嘟嘟的,但口感会柴,而且吃起来也很油腻,这个就完全不会,做好之后吃起来还会很劲道。

赵桂兰挖了一瓢玉米面端到徐小溪面前,“这咋样?”

“够用了,我去和一下。”徐小溪接过来到厨房里掺了一点点白面,这一点白面是为了增加粘性,好贴饼子。

赵桂兰跟在后面,看着徐小溪的手艺,“这贴饼子,我也就去县里看你那个二姑住院的时候,你二姑夫说是下馆子请吃饭,就吃的这个,人家贴的饼子就是比咱们自己在家做的香,焦香焦香的,配上那鸡肉更香。”

徐小溪把面和好,“醒一会,一会就能贴上。”

赵桂兰哎了一声,又到锅底前面看看火,再放上一根大的木柴,锅底的大火烧的特别好。

徐小溪跟赵桂兰也坐下来剥剥玉米,闲着也是闲着。

“今年的收成好,价格也比去年高了两分,我们准备弄上大棚,过年的时候青菜就会很贵。”赵桂兰说着家里的安排,他们只会种地,别的也不会。

徐小溪是知道的,冬天的青菜格外贵,特别是临近过年的时候,不过那会啥都贵,但大家过年的时候也很舍得钱,啥都愿意买,毕竟辛苦一年了。

“我认识的一个也是弄了大棚,过年我还跟他一起合作要做熏肠,熏肉,到时候我给咱家也留一些,给送来。”

赵桂兰笑呵呵的,“不用,你留着赚钱,多存点钱。”

徐刚倒是想起来一件事情,“你家里那块宅地基,我听说你二叔想要。”

徐小溪点头,估计这事全村都知道了。

“我有个主意你听听,你这以后也不一定会回来住着,那块地放在那一天,徐老二就惦记一点,你看谁买,到时候卖了干净,他也就没指望了。”

徐刚手下剥着玉米没停,毕竟卖了就干净了,还能落到手里一笔钱,主要是不跟他们打交道,省得在中间扯皮,到时候吵架生气都是伤的自己。

徐小溪细细想了一下,是可办的,村里的宅基地是可以卖的,“这要遇到一个合适的买家。”

徐刚也知道,“你不在村里,我给你留心,要是有人要,给你打电话。”

徐小溪点头,“行,谢谢刚大爷。”

边干活边说话时间过得也挺快的。

厨房里的鸡炖好,徐小溪过去把配菜放进去,玉米面饼子也挨着锅边贴满了。

赵桂兰站在旁边看着,贴的真好,都一般大,还别说,这手艺是真的厉害。

“你咋想起来在帝都学做厨师了?”她是挺好奇的,之前不是说她在帝都一家大公司里上班吗?

徐小溪从原主的记忆里知道,她因为性格的原因其实工作能力并不突出,也没有换过公司,从毕业就在这家上市公司干,辞退赔偿了n+1。

“我想着俩孩子在老家也不放心,想学点什么东西能回咱们县里也能干的,选来选去还是厨师好,当厨师的饿不着。”

赵桂兰听着这话不错,当厨师到哪里都饿不着,她那个年代结婚对方要是个厨子就是可吃香了。

过了十分钟,地锅炖鸡已经完全可以了,里面的粉条吸满了汤汁,看起来也很香,汤汁熬的刚刚好,玉米面贴饼子金黄的,贴着锅里的部分焦焦的,看着就香。

每人盛上一碗,这只鸡大,所以盛完锅里还有呢。

赵桂兰闻着就觉得香,都到堂屋里围着桌子坐下。

“吃吧,尝尝你姑姑的手艺。”

徐年跟徐池刚刚在一块,徐池虽然比自己小,他居然都会自己课本上的东西,他可真聪明啊。

徐刚一只手端着碗,还拿着一块玉米面贴饼子,另外一只手拿着筷子,形成的习惯,也不坐凳子,就靠在门口的门上,一大筷子夹了蘑菇来吃,这还是前段时间下雨去树林里摘的,回来洗干净晾干的,豆角也是夏天弄好晒干的。

蘑菇是吸满了汤汁,自家喂的鸡是好吃,但小溪的手艺才是真的好,肉吃着嫩嫩的,但又有嚼劲,又不塞牙,里面全面都入味了,吃着真香。

赵桂兰也是,她还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玉米面贴饼子,焦香的,感觉比肉还好吃,粉条煮的时间刚刚好,又软又弹的,汤汁都被吸进去了,一点都不腻。

“姑姑做的好好吃。”徐年因为家里养的鸡太多了,吃的次数太多,所以都有些不爱吃鸡肉,但这次的很好吃,很香,这个玉米面饼饼最好吃。

徐小溪吃着也觉得不错,这样的鸡做出来就是香,肉质也劲道,真是啥下功夫了啥就好,还是要用粮食喂出来的鸡好。

徐刚吃了两碗,吃完就打了饱嗝,因为这只鸡太大,所以一锅肉也没吃完,倒是里面的粉条还有干豆角都吃完了。

赵桂兰到厨房里把肉都盛到盆子里,放到案板上,锅里也洗干净。

一点半,琴婶子就给这边打电话过来。

“刚哥,小溪回来了没啊?我走亲戚回来了,现在就能骑着电动车去地里。”

徐刚嗯了下,“行,我们这边也刚刚吃过饭,现在就过去吧。”

这会正是午后吃过饭,大家都会选择午睡,也有人在外面睡的,树林下面,铺上一张席,江县地处平原,没什么奇怪的虫子,所以也都很放心,吹着风比在家里睡还舒服。

赵桂兰关上门,带着俩孩子也一起过去的。

地里对面就是一个树林子,树跟树中间还有绑吊床的,也能躺在上面睡觉。

琴婶子骑着电动车停在地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