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 2)

陈耳东一点都不在乎,拿起来自己的书包,“马上就走了,下周一学校见。”

徐小溪把剩下的都倒了出来,这会鱼干已经晾凉,更是焦脆,回去给赵奶奶吃。

“小池,你是把耳东当做好朋友了吧,有时候跟好朋友说话,可以稍微柔软一些。”

徐池倒是很听话,直接点了点头,“小姨,我知道的。”

徐小溪提着整理好的小鱼,然后揉揉徐池的脑袋,这段时间的相处,徐池其实很傲娇,说话还口不对心,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少能劝动,不过也没关系,慢慢来。

徐小溪骑电动车带徐池回家,上二楼就敲了赵奶奶家的门。

赵奶奶一听就知道是谁,她也是好几天没见到徐小溪了,估摸就是早出晚归的,打开门一看果然没错。

“今个不忙?”

徐小溪把手里的小黄鱼递过去,“还好,奶奶,我下午刚刚炸过的小黄鱼,您做酸汤的时候放一些,香。”

赵奶奶就知道小徐一给东西,就是好的。

“你等会,我侄子又来送的家里种的菜,对了,这个辣椒有些辣,你做菜的时候小心放。”她刚刚就给徐小溪每样都捡出来了一些,夏天也没什么菜,就豆角,黄瓜,番茄,辣椒,来回倒腾着吃。

徐小溪看着这豆角不错,“正好,谢谢奶奶,明个周六日,我给他们做豆角焖面。”

赵奶奶看着后面的徐池,这才多久啊,徐池就没那时候瘦了,起码瞧着脸上有些肉了。

“行,你做饭还能不好吃啊。”

徐小溪第二天一早去菜市场的时候买了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去店里的时候也给带上了,现在没了鱼丸,就只能多做一些手擀面跟桂花糕,幸好这两样也不费人,自己手里也没多少钱,店里的生意不敢停,这俩孩子幸好都在九年义务教育里,也不用交学费,不过平时的费用也少不了,下周他们俩都要放暑假。

一上午都忙个不停,外卖上的好评也越来越多。

王大爷上午还过来吃了面,走的时候还打包了一碗,这天有些热郑大娘在家里带着孩子也没出门。

徐小溪想着鱼丸要停下来,只能再想一些新品。

到中午的时候徐淮跟徐池都写完作业,俩人才过来,两个人在店里都能帮忙,打扫卫生,收拾碗筷,倒垃圾,干的很顺。

徐小溪把上午准备的面条都卖完,外卖上把面条关上,只卖桂花糕跟冷泡茶,这个只需要打包就行,她开始做他们的中午饭,先和上面,焖面的面要软和一些,面条也要薄一些,跟牛肉手擀面完全不同,面和好先醒着,然后把五花肉切成薄片,豆角也切好放在盘子里。

她热锅放五花肉片,先慢慢的煸炒出来油,五花肉一直煸炒到微微焦,然后再把大料放进去,提味增香,然后再把豆角倒进去,热锅爆炒,瞬间整个厨房里都是香味,还掺杂着一丝辣味。

韩大爷进来的时候正巧闻到,他今天家里也没人,其他老伙计要不照顾孙子孙女,要不就是外孙外孙子,到底也是有个家人的,他大中午的没事干只能出来到处溜跶,不知道的就走到徐家餐馆门口,闻到香气立刻就进来了。

徐淮没见过他,上前招呼。

“爷爷,现在店里就只剩下桂花糕跟冷泡茶了。”

韩大爷看着这小伙子高高瘦瘦的,眉眼间有些像徐小溪,想着就是她的外甥,“我认识你小姨,没饭了,这是什么味啊?”

徐淮听到他认识小姨,“我们自己中午吃的豆角焖面。”

韩大爷干脆直接坐下,“行,跟你小姨说,给我的那份也做上。”

徐小溪在厨房里都听见了,而且透过上菜的门帘那边也看到人,直接大声回他,“好,给您擀着那份面条呢。”

徐小溪把菜放在锅里小火焖着,然后就开始擀面条,面软更考验厨师的擀面条的功夫,没一会就把又细又薄的面条擀好,然后铺在五花肉豆角上面,再沿着锅边浇上菜汁,更方面入味,开大火直接焖熟面条,然后转小火,慢慢焖煮入味。

韩大爷在外面闻着的越来越香。

徐小溪捏好时间,把焖面掀出来,面条蒸的很散,又根根入味,五花肉的香味完全融合在面条上,豆角也是,每人盛上一碗,还准备了一咕噜蒜。

“吃吧。”

韩大爷看着这一碗面条,先拿出来自己的手机拍了照片发到群里。

“那个啥,我来店里正巧碰上小徐做豆角蒸面,真香啊,我可先吃了。”

徐淮抿嘴笑笑。

徐小溪都已经习惯了,每次都这样。

“快吃吧,这是蒜瓣。”

韩大爷一口吃下去,就着蒜瓣,蒜的辛辣跟焖面的香,吃的一个满足。

徐池又给倒的冷泡茶,凉丝丝的醇甘的味道。

“这是最好吃的家常便饭。”韩大爷真的没想到小徐的家常饭还能做的这么好吃,香。

徐小溪是记着一个道理,饭好不好吃,有没有锅气很重要。

“行,那您多吃点,锅里还有呢。”

最后徐淮也吃了两大碗,打了一个饱嗝。

韩大爷一碗半,他年纪大了,不能吃太多,撑了对身体不好,他吃完之后想到一个好办法。

“这样吧,我每顿饭都交钱,都来你这店里吃。”

徐小溪摇摇头,“还真不成,我这个不准时,有时候中午不会在这里吃。”

韩大爷叹了一声气,那这也没办法,不过能吃一顿就吃一顿,这也挺好的。

徐小溪下午在店里准备明天的备料,看着桶里吐沙的螺蛳,今个晚上应该就能吃了,爆炒辣螺蛳很香。

作者有话说:

下午他们在店里帮着干了一会活,徐淮跟徐池就回家了。

徐小溪晚上也没来得及做爆炒螺蛳,正准备关门出去的时候,就被一个扎着高马尾圆脸的小姑娘拦住了。

陈思上午看到调任文件的时候,是有些不可置信的。

身边的同事用胳膊肘碰碰她,一脸神秘,“据说是大领导说的,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想法多,可以多用用,而且咱们江县也需要全面发展。”

陈思本来就是在税务局跑腿打杂的,体制内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次算是给自己整了个大活,直接分配到负责江县的,从严肃的税务局到类似活蹦乱跳的新闻前线,她有哪个脑细胞?哭丧着脸打开了微信聊天群。

“我亲爱的朋友们,救命啊,体制人真的是任劳任怨。”

朋友一:怎么了?发生了什么坏事,说出来让我高兴高兴。

朋友二:同,加一。

陈思敲键盘邦邦响:我被调岗,从税务局打杂变成了江县新闻负责第一人。

朋友一:祝你幸福。

朋友二:祝你健康。

陈思叹了一声气,没一会又被旧领导叫到会议室里,她以后的工作地点也从税务局变到电视台,不过没关系她还是铁饭碗,不就是换个岗位吗?干什么不是干?当初来税务局打杂也是别的单位挑选剩下的,能屈能伸。

“咱们的选题要跟紧时事,还有大领导的意思是要突出江县的美,吸引外地游客来到咱们县,带动咱们的GDP,你任重而道远。”

陈思看着领导的脸,她做个就能带动GDP,那她来做县长好了?心里一百句吐槽。

“好哒,我会努力的,不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

领导很是欣慰,觉得孺子可教也。

陈思收拾一下自己的办公桌,立刻就要去新的单位报道,痛失吃饭搭子,上班搭子。

电视台就跟税务局隔了一条街。

到了电视台才发现,她负责以及微博,抖音各种账号的维护,不过好事就是她的权限很大,选题维护剪视频都是她自己说了算,因为她们组就她自己,而且领导年纪有些大,对这些也都不懂,因为不懂所以也绝对不会插手。

领导姓李,看着陈思这根独苗苗,很是欣慰。

“好好干,咱们单位就是人少年纪大,不适合搞新闻,你就放手做,啥事别怕,都有我呢。”

陈思从领导的眼里看出了真诚,也可能真的怕自己跑。

“好哒,我会更努力的。”

领导挥挥手就让陈思出了办公室。

陈思自己坐在工位上,听着大家讨论着超市啥时候能打折,以及回家孩子的功课让人头疼,还有上高中到底是去重点的江县一高,还是二高,她默默的打开文档,第一期的选题,又打开自己的那个群。

陈思:救命,谁能帮帮我,第一期选题写啥玩意?

朋友一:你随意。

陈思:你怎么跟我领导一样?只知道让我发挥主观能动性?

朋友二:不然呢?

陈思深深叹了一口气,要宣传江县文化,还要不一样?然后就想到了徐记餐馆,默默地打开跟领导的微信聊天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