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 2)

吐槽声在办公室里此起彼伏,这都是正常,大家都是吐槽过后,然后再接着吃饭。

刘老师把自己的打开,就闻到了香味,面条没洒,包装的很好,热气腾腾的,看着就食指大动,也没说话,自己拿着筷子快速的吃了一大口,这个面条还这么的有弹性,十分入味,这还是真的牛肉手擀面呢?他还以为是假的呢,迫不及待的就又多吃了几口,眼神又看到旁边的鱼丸,迫不及待的打开,看着饱满圆润的鱼丸。

对面的一位老师也闻见了香气,这是谁的饭啊?格外香,边说边站了起来。

刘老师默不作声,低调的喝自己的汤,这鱼丸也是真实鱼肉做成的,他敢说,鱼丸能做到这么Q弹,应该没少下功夫,不亏不亏,卖三块钱一个都不亏。

“哎,是不是刘老师的外卖啊?”老师边说边凑了过来,“还真是?刘老师,你这吃到好吃的也不分享出来啊。”

其他老师也都一一符合,“是啊。”

刘老师被迫分享出去了三个鱼丸,以及店名,

几个老师都等着中午外卖的时候一定要点这家。

徐小溪今天外卖倒是没少卖出去,到店里还剩下二十份的时候,她就把外卖关了。

店里陆陆续续的之前的老顾客也都进了店里,日常的跟徐小溪打招呼,然后吃饭,看到上的新的鱼丸汤,也都各自要了一份。

徐小溪店里卖完也很快,到中午十一点多就全部结束。

一上午徐淮跟赵明柚也都是在这里待着干活的。

徐小溪倒是没多累,自己一个人也悠闲,准备到时候慢慢多加一些东西,手里有存款之后,就请一个能在店里做些杂活帮忙的。

赵明柚一点都不觉得累,干活可卖力气了。

“小姨,鱼丸汤真好喝,面也很好吃。”他是吃了一大碗面还有一碗鱼丸汤的。

徐淮因为他带过来的补课的消息心里很累,并不太想跟他说话。

徐小溪今天因为外卖的原因,所以比前两天卖的还要快,店上也挂上了小牌。

这条胡同的一些大爷大妈对这家店很是好奇,到底是怎么回事,每天都卖完,一到下午就没人,门口的小牌牌上都是已售罄。

大爷大妈们坐在马扎上凑到一起就议论这家饭店到底赚不赚钱。

徐小溪是赚钱的,基本上差不多能赚二分之一,主要其中是她不需要交房租,房子是自己的这点比较好,如果能稳定的按照现在的水准来的话,她大概也可以稳定生活,然后也能存下钱,主要她还想改善生活,房子装修老旧,到处都需要用钱。

江县一高的老师十一点多在办公室里就开始定外卖。

高老师先点进去的。

“这家店休息了,大中午的,老板不做饭卖钱,休息啊?”

刘老师像是预料之中的,看来昨天也是卖完才休息的,那以后要早点来定。

其余的老师因为早上吃的不太高兴,所以中午可是等了很久,结果一场空,只好在外卖上面找了又找。

中午回家做了饭,又睡了个午觉,下午三点多才出门,先去到水产市场,定每天基本三条草鱼。

胖大哥姓唐,叫唐山,是隔壁县的人,媳妇姓朱,叫朱银,有一个女儿,叫唐糖,才四岁多,在上幼儿园,两口子是到这边才一个多月也不太熟悉。

徐小溪第二天没继续开门,是准备休息一天,还带着徐淮跟徐池回了乡下。

这里叫徐家村,这个村子里的人都是一个姓,大家七拐八绕的都是亲戚,村子里修建的还是很好看的,有湖,还有一条穿过村子的小河,很多老人都喜欢在这河边钓鱼。

村里各家各户盖得都是几层小楼,装修的也十分好看,很多像小别墅。

徐小溪爷爷奶奶是乡下人,徐小溪父母抓住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次机遇,进行零售批发,赚了第一桶金,在县里买了两套房子,一套就是现在这套,另外一套就是后来买的新房子,也是当初被原主卖掉的。

但其实徐家在乡下还有一块宅基地,以及五亩地。

徐小溪带着两个人先去祭拜,然后就回了老家的宅基地,是个老房子,老到是用土砖盖成的,院子也是泥墙,门口是个木门。

徐淮上前去找了一下藏起来的钥匙,开了门,之前小姨没回来,都是他回来看外公外婆的。

院子里杂草也没多少。

“小姨,这是我上次回来的时候打扫的。”

徐小溪打量了一圈,她今天是买了菜种子的,准备在自家院子里种点菜,从县里到现在回来骑电动车也就十几分钟。

院子里还是陈旧的压井抽水,耙子把杂草全都拢到旁边,然后犁地,再把种子洒进去,压井浇水。

几个人在院子里干了一通。

有人朝着徐家宅基地里看了一眼。

“咦,徐淮,你回来了?这是?”一位年轻的嫂子站在门口打量了一下。

徐淮哦了一声,“二舅妈,这是我小姨啊。”

被徐淮称作为二舅妈的叫李玲玲。

徐小溪也迅速的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是爷爷同宗兄弟的孙媳妇,也就是跟她是同辈,应该叫嫂子的。

“二嫂,我是小溪。”

李玲玲这才恍然大悟,热情的走进去,脸上笑的热切了很多,“小溪回来了?正好,哎呦,这可真是好几年没见过,你回来多久?啥时候回去啊。”

徐小溪摇摇头,“我不回去了,准备在家照顾他们俩。”

李玲玲听到这话脸上的热切倒是少了几分,“这是干啥呢?”她指了指地上。

“种点菜,我们在城里吃菜也方便。”

徐小溪能看得出来,她对自己的热情不是真的。

李玲玲哦了一声,“那成,一会来家里吃饭啊,我让我那口子到街上去凉调几个菜。”

“不用了,二嫂,我这马上就走了。”徐小溪不想去吃这个饭。

李玲玲执意,摆摆手就往家里走。

徐淮看她走了,然后又回头看徐小溪。

“小姨,她是不是想要外公的宅基地。”

徐小溪点点头,乡下村子里的宅基地一般都是留在村里的户口本上算是有地的,但如果这家没有儿子,默认女儿都是要外嫁的,那么村里的地就算是给了同宗的亲人,这种家里只有闺女没有儿子的,叫做绝户,放在过去,没儿子是要被人笑话的。

“你怎么看出来的?”

徐淮自己在老家照顾弟弟这么多年,看过很多人的脸色,他能看的出来。

“她其实笑的很难看,也不是真心的。”

徐小溪伸手拍拍他的肩膀,“收拾一下咱们的东西,去洗洗手,吃饭。”

徐淮把农活的工具都收拾出来,立在墙边。

李玲玲又出来叫他们回家去吃饭,态度更是热情了不少。

“小溪结婚了吗?在帝都这么多年,没谈恋爱啥的,要是有就带回来让咱们这亲戚们都看看。”

她看着徐小溪在帝都过的日子也不错吧,这脸蛋白白嫩嫩的,没吃过苦受罪。

“我没结婚,也没打算结婚,现在的长远打算就是想照顾两个孩子。”徐小溪脸上挂着笑,语气淡淡的。

李玲玲先是错愕愣了一下,又尴尬的笑笑,“这女孩子怎么能不结婚呢?这都是要……”

“那结婚有什么好处呢?”徐小溪直接打断她的话,开口问她。

李玲玲看着徐小溪黑白分明的眼睛,一时竟然也没说出来个一二。

徐小溪不想结婚,她上辈子不想,这辈子也没这个打算,她有钱有时间有工作,结婚对她来说简直是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想不开非要去吃苦受罪一样。

两家因为是亲的,所以家里的宅基地其实距离的也挺近的,顺着胡同往前面走拐弯第一家就是李玲玲家,也是徐小溪二叔家,这个二叔是跟徐小溪爸爸是堂兄弟。

二叔是做包工头的,前些年没少赚钱,家里也起了三层小楼,一儿一女,女儿是老大,儿子叫徐天化,就是李玲玲的丈夫,两个人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徐小溪进去就看到一个黑瘦的年纪比较大的,就是原主记忆里的二叔。

“二叔。”

二叔笑着点头,“小溪回来了,真是咱们也好些年没见着,你这回来怎么也不说一声,快进屋坐。”

李玲玲抱着一个西瓜过来,给大家在院子的桌子上切了瓜。

徐小溪也没客气,这个西瓜还挺好吃的,脆脆的又甜,等下午回家也去买一些,放进冰箱里。

二叔在跟徐小溪唠家常,又回忆了一下她父母。

“这说到底,还是咱们亲,咱们的徐才是一个老祖宗的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