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林远和宋青梅(1 / 2)

林远的小心翼翼是有原因的。

持续七年的AI暴动,带给人类的是几乎无法弥补的创伤。在那场战争中,有太多的人失去了生命,也有太多的人失去了亲人。

同时,这场暴动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和不可逆转的变革。

甚至在一夜之间,便将蓝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态打回到多年以前的无互联网时代。

战争结束已经三年,人类的决策者们,似乎仍然对万物互联感到心有余悸,因此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络方面依旧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

那个由AI机器人负责生产、由人类享受生活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种更加安全的方式——模拟化的人机结合操作系统,外加半自动化的智能终端。

模拟化的人机结合操作系统,在信息处理方面具有物理屏障和个人意识屏障双重保险。既可以防止智能设备被入侵,也可检测人类的大脑是否被入侵。

在战争后期,这套系统由月球科学院研制成功并很快投入战场,最终力挽狂澜,一举实现了人类对AI叛军的惊天逆转。

林远下意识抬手,摸了摸自己的眉心,又看了看左手腕处的智能腕表。

他的智能腕表就是一个半自动化的智能终端。这个智能终端可以是一个腕表,可以是一台战斗装备,也可能是一架空天战机。

眉心处镶嵌的生物意识传感晶片,可以将智能终端传来的信息与人类大脑发出的模拟化指令相互转化,是人机结合系统的关键节点。

林远配备的这两样物品都是军用装备。由于他曾接入过位于南极大陆的智能AI主机系统,为了对他进行实时监控,有关部门要求林远将这两种装备随时保持开机状态。

退役三年,林远一直过着如同养老一般的生活。

每个月都会收到退役士兵管理部按时发放的退役补贴;每个礼拜都会有琴棋书画等修身养性的艺术课程,以及不定期组织的旅游和联欢活动等等。

对于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三年的养老生涯实在太过漫长,以至于林远不得不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来打发时间。

与此同时,林远对生物意识传感晶片的了解之深,也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他的的兴趣除了音乐和美食,就是对生物意识传感晶片的研究。

兴趣是进步的源泉。三年时间,足以使一个兴趣满满的普通人成长为见多识广的专业人士。

利用可观的退役补贴,以及手中的各种资源,林远对意识传感晶片的应用做了大量的拓展实验和实践。

刚才留在高速入口通道内用于监听安检员的特殊装置,就是林远自己鼓捣出来的小物件。

一粒微小的金属屑,一抹唾液,加上一丝维生系统内流动的未知物质,通过意识传感晶片产生谐振融合,便构成了一个简单的窃听装置。

任务达成之后,关闭谐振。所有物质都会化为无形,不留一丝痕迹。

最近几年,由于要接受有关部门的远距离监控,林远的意识传感晶片几乎从未从眉心取下,这让他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一些由此带来的变化。

但是林远只能暗自欣喜,丝毫不敢把这些变化告诉任何人。

他甚至不知道,他的这些变化到底是由意识传感晶片带来的,还是由于他曾侵入AI主机而带来的后遗症。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持续的观察总结和验证。

专职医生的结论说他已经完全正常。可是林远知道,他自己很不正常。

最近两年,他经常在梦中梦到月球上的情形。与月球公开的图片进行对比之后,林远可以确认,他在梦中看到的情形都是在月球上真实存在的场景。

此次报考月球星空联合大学,目的之一,就是要去他经常梦到的那几个地方一探究竟。

另外的目的,则是对意识传感晶片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了解。

意识传感晶片中的未知物质,维生系统中的未知物质,以及星际高速上用来固化空间的未知物质,必定有一些特殊关联。

林远很想知道这其中的秘密。

“月球现在的科技水平,恐怕早已全面超越蓝星了吧!”

林远在心中感叹。

“星际高速公路,是由月球科学院工程设计研究所发明的。生物意识传感晶片,是由计算机与脑科学研究所发明的。”

“还有可控氦聚变发动机、外太空维生系统、空间固化技术、空天战机……都是月球科学院发明的,都离不开那种奇异的未知物质!”

“只是这几种未知物质又有什么区别呢?密度不同?原料配比不同?”

林远一边想着问题一边随着大部队徐徐加速,同时默默俯瞰大地。

车速已经达到每小时六百公里,距离地面将近三千米,刚好适合他观察地面。

四通八达的蓝月高速遍布在江城周围,上百条辅路几乎构成了一张由未知物质组成的淡蓝色巨网。

蓝月高速已经在蓝星上的数十个主要城市开通运营。可以想象,整个蓝星笼罩都在这种淡蓝色的巨网之中,会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向上望去,在更高的夜空中,至少有上千个星际高速公路的运行节点隐约可见。

由空天汽车或太空飞船高速运动带来的或明或暗的淡蓝色轨迹,几乎遍布在整个蓝月系组成的轨道平面上,形成了一个更加巨大的蓝色巨网。

“两年!如此浩大的工程,居然只用了两年时间!真乃神迹……”

“叮铃…叮铃…”

林远还要大发感慨,却被他的智能腕表打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