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来之97(1 / 2)

在育才的校门口,总务主任宋振波已经挂好了红条幅迎接即将到来的交流教师。育才学校要拿出热情好客的态度欢迎前来工作学习的同行,向外界展现好客育才的正面形象。

实际上,育才学校哪怕外派二十名老师也不会对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一丁点的冲击。因为教学人员过于充盈,育才学校已经推行了双师制度,一堂课由两名老师共同负责。

双师制度听起来离谱,实际操作起来也很扯淡。但你别说,当两名老师共同负责一堂课的时候,呈现出来效果简直出了奇的好。具体原因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阐释,大家联想一下公开课效应就能明白了。

以育才当前的教师储备量,即使再派出二十位教师出去交流也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反正人家同样会送来老师来交流,总工作人数上并没有出现什么缺口。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句话在育才并不适用,育才学校有一套完善的运行规则,外来的老师需要先适应育才的工作节奏才能进入工作状态。

想在育才站稳讲台可不容易,你的每一节课的活动设计和内容安排都要接受教研室的检查和指导。什么时候教研室点头了你才有资格去上课。

而且教研室的老师还会检查你的上课视频。他们会通过多镜头、多角度观察老师上课,学生听课的状态。一旦谁的课出现问题会立刻叫停该老师的课,然后换上备用老师替你执教,丢掉了执教权的老师没面子是小,课时费丢了就很难受。

正是因为育才对于课堂教学的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让学生们能在如此短暂的学习时间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水货老师在育才是没有立锥之地的,只要你不行立刻就会有人顶上去。

懈怠?躺平?

不存在的!

压力山大怎么办?化压力为动力呗!在人均名师级强者的育才,没人肯认输,即使暂时能力欠缺也会积极努力的迎头赶上。

但外来的老师能在第一时间就适应育才的节奏?别闹了,杨方觉得他们想进入工作状态的话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来缓冲。

第一周先让这些老师打替班,一边当双师体系中的“影子老师”一边熟悉育才的工作环境。如果时机合适的话,育才也可以适当地给他们一些上讲台的机会。

但育才的管理方针和严格要求是不会降低的。只要你的教学设计无法通过教研室的审核,想上讲台门都没有。

你以为杨方花那么多功德召唤教学研究员是摆在那当吉祥物的?他们是育才学校教学底线的守护者,他们也是育才学校教学水平上限的提升者。老师们只是学习者和执行者,虽然都是育才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但脑子肯定比四肢更重要--教研室就是育才学校教学领域的大脑。

不过现在这些前来交流的老师还不知道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反正他们现在倒是相当乐呵。

育才的硬件条件是真硬!学校里的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资金的芬芳。新校区刚建好的时候,学校里的各种细节之处还有些毛糙。但是育才在经过大艺术家李子强(张择端)和大技术家耿二峰(鲁班)的联手修葺下,育才校园的艺术成分堪比大型园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