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东宫交谈(一)112(1 / 2)

韦香儿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重润真是有心了!”

李重润端起左侧桌面上的茶杯抿了一口茶,直奔主题:“想必母妃知晓国子监叶祭酒有意致仕之事吧!”

对于这件满朝皆知的事情,韦香儿并不陌生,反而很是奇怪。

猜不透李重润的心思。

但她也清楚武则天有意阻挠,不打算放叶静能致仕,因而不想趟这浑水:“母妃久居东宫,对朝中之事只是有所耳闻,听闻母后给叶祭酒送钱人参、鹿茸等上等补品,想必是希望叶祭酒能继续为我朝效力的。”

对这个回答,李重润并不感意外。

就目前的情形来说,他清楚韦香儿站在武则天那边。

李重润站起了身:“父王这些日子不是说想给重茂寻一先生指导重茂读书吗?如果李峤成为国子监祭酒,想必替父王寻找合适的先生并非难事,

况且,到那个时候,父王与国子监的大儒来往、交谈多了,必然会为父王宽仁的态度传唱,

而重茂作为这些大儒的弟子,与国子监的学子必然成为同窗好友,这于重茂而言,益处显而易见。”

韦香儿因为李重润的话陷入了沉思:重润所言确实有理,可武曌并不希望一个万众瞩目的太子或者太孙出现,

太子又软弱,必然经不起吓,重茂与我虽然还算亲近,可无论是本宫与太子,在重茂心里都不及这三年来潜心教导他的重润。

可是城中国子监学子这些天举办的诗会皆有传唱重润,而武曌那边却是没事人一样,根本没有过多去管此事,

虽然说是边关战事吃紧,她腾不出身,

可要是本宫协助李峤上任国子监…

韦香儿的念头想到这,脑海中的思路一时间堵塞住,不知如何选择。

李重润一边饮茶一边等候韦香儿做决定。

只是等了好一会儿,见韦香儿还是无法做出决定,深思后的李重润找到了一个能让韦香儿去求证的理由。

他将茶杯放下,站起身说道:

“或许母妃可以向陛下提一提,儿臣的名声日益兴盛,

如果叶静能依旧在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上,长久下去,恐怕还会有所增长。”

这话李重润有慎重考虑过才说的,一是现在国子监的学子已经知晓并且与他有着深厚的情谊。

哪怕换成李峤上任国子监祭酒,他认为也不会让自己的名气有所损失。

况且没有叶静能在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上推波助澜的情况,如果那些学子依旧传唱自己。

那证明他驱逐突厥、为国尽忠的形象已经深深烙进这些人心中。

当然,这些人也会被武则天记在心上。

如果他犯错,这些人也会被跟着问责。

但有一个好处,李重润很清楚,历史上李显登基后,可是平反了许多武则天指使酷吏构陷罪名陷害的忠良。

换句话说,就是这些人只要保住性命,可无忧。

随着李重润说出实情,韦香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