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开学校18(1 / 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何其不易。

楚生打算先把学校盖起来,毕竟在这些事情中这个是他最熟悉的一个,其他的都没亲身经历过。

银两方面李贤足足给了他500两,如果不考虑其他花费,建的简陋些,造上五个小型私塾不成问题。

但楚生肯定不会这么做,为了能多招一些学生,他打算少收些学费,最好能全减免掉,所以钱可不能一下子花完了。而且学校可不是盖好就完事了,学习的花费,员工的工资,后续的其他开销也都是算在这500两里面,必须精打细算。

要做就把它做好,楚生打算把这些钱全投入一间学院的建造中,在保障其功能完备的同时,最好还能在不收学生学费的基础上,能够做到长期经营。这就要求必须拿出一部分钱来购置学校资产,让学校自己就能赚钱才行。

不过那些问题可以搁置一下,先确定学校的选址。

在耕地方面安南国远不如原中国沃野千里,适合百姓种植的土地相当稀少,南宁省尤为如此。

诸多村落皆随着适宜耕种的土地建立起来,而在村落与村落中间则是大片的荒地,要么远离水源,要么难以开垦。

楚生就打算把学校建在这些荒地之中,毕竟他又不怎么需要开垦,荒地也比较便宜,这样一来,就只要找一处带水源的平坦的地方就可以了。

向老管家询问到几个比较适合的地方之后,楚生便带着李忠几人骑着马去实地考察了,所幸这些地方离李家堡都不远,干脆今天把它们全看完。

路上,楚生忽然想起了什么,向李忠问道。

“对了,黄成家现在怎么样了?”

“他家的顶梁柱垮了,日子自然比以前差了很多,但好在有三郎你的扶持,日子还算是过得下去。你的那宝剑也按吩咐送给了他的儿子,这小子很坚强,没怎么哭,等再过几年长大了就能帮持着他母亲了。”

“黄成也是个好汉子,只可惜英年早逝。”

见李玉还在内疚,李忠连忙岔开话题,将众人的关注点引到了即将建造的学院上。

“不得不说,三郎真是个大好人呐,不仅待兄弟们好,连附近的孩子上学都考虑到了。”

众人也纷纷附和,但其中一人颇有些担心,李家愿意出资修建私塾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三郎之前说连学费都不收,这是不是有点好过头了?私塾里总得有几个教书先生吧,一个先生一年的薪水可不少,他嫁到附近镇上的妹妹丈夫便是干这个的,一年工资有二十多两呢。

听到有人指出这个问题之后,楚生也吓了一跳,教书先生的工资每年要花这么多吗?那他这点资金完全顶不了几年呀。

“三郎,要不还是别免学费了?把价格定低一些,附近村里肯定也有人愿意把孩子送过来学的。”

楚生倒不是故意和钱过不去,主要他搞的这些事也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扩大他在周边的影响力。要是真不能免费的话他也能接受,毕竟一个收费便宜的学院长久的开下去肯定比短暂的开一两年更好。

且再看看吧,离学院建成还有很长的时间呢,说不定会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老管家的眼力不得不说确实很好,推荐的几个地点都挺适合的,最终楚生敲定了一片临近一个小湖的荒地。

买地的过程也很轻松,几天的功夫就办好了。

接下来就是建房子了,这种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还得专业人士来负责,楚生只是提了一下具体要求,该有的功能区都给它建上。

这可是一个大工程,没几个月时间是搞不定的,楚生正好趁这段时间解决其他问题。

不得不说楚生之前还真不知道正经的教书先生薪水那么高,这也打乱了他之前的计划,只能想想其他办法。

钱,钱,钱,这东西是真让人心烦。楚生这世界投了个好胎,从小没有为钱操心过,没想到还有像这时候的窘境。

直到晚上练完功准备睡觉的时候,楚生还在床上思索,突然他灵光一闪,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他建学院是为了附近村中的那些穷苦孩子长大后能有更多的出路,但又不是一定要让他们长大之后去参加科举,不管在什么时候,这都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每次只有少数人能从这方面成功。

他完全可以把教育的标准放低一些,只教孩子们基本的语文,数学,让他们能够读书识字,能够算清楚账目,这样长大之后同样能够找到好工作,别的不提,要不是这样的人才太少了,李家的店铺还能多开几间呢。

至于那些实在不适合读书的孩子,也可以考虑教他们一些拳脚功夫,在不涉及内功修炼的时候,花费并不算太高。正好他之前闲暇时搜罗了不少三流武学,可以拿来糊弄这帮小屁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