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往事(2 / 2)

李家如果能在此时向乡民提供低息借粮,那么乡民一定会蜂拥而至,并感念李家恩德。

钱与粮,此二者李家都不缺,但乡民的爱戴却是平时所难以买到的。

李贤对一向趾高气昂的几大家族也很反感,因此有些意动,但他又有些担心借这么多钱粮出去会不会收不回来。

楚生则指出可以让乡民分期还款,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间,每年都付偿还一部分,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他们的还款压力,还可以将李家的陈粮换成较新的粮食。

而对于那些实在生活困难还不上的人家,楚生也有办法,以工代还嘛。这些年来,李家摊子铺的颇大,店铺和工坊开的都比较多,人手欠缺的很,你们既然是来打工还债的,工资自然要开的低一些了。这样一来,李家获得了廉价劳动力和好名声,日子过不下去的人家在农闲的时候也找到了工作,双赢啊。

不过李家堡附近二十多个村子,人口众多,可能还会剩下不少劳力,也不能让他们闲着,正好把各村之间的破路和破桥修一修,每天管口饭和发点最低工资就行,这样还积了修桥铺路的功德,名望那是大大的提高了,所付出的钱粮却比正常情况下低了许多。

这般三管齐下,李贤听了也终于点了点头,这件事操作起来可能比较困难,但终究不像一开始听起来那样是完全败家了,玉儿头一次想干干大事,他这个当爹的多少该支持支持。

就这样,李家放出话来,愿意给乡亲们提供低息借粮,还能分期,只不过每家不能借的太多,而且需要按实际家庭人口来确定最高借粮数量。

一开始大家也都不敢相信,李贤这个家伙有多黑大家都是知道的。但随着第一个人成功吃到螃蟹,大家不得不信了,偷偷回家里拿上粮袋,到李家这来借粮。

本来几大家族还在一旁看热闹不嫌事大,猜测李家能往外借出多少?也不怕收不回来。

但眼瞧着李家越借越多,他们也有些慌了,都这时候了没几个人来找他们借高利贷,那他们还怎么兼并土地,今年的蝗灾不可就浪费了吗?

一边痛骂李家不当人,几大家族一边尝试调低一些利息,赚点蝇头小利。

但大家都早已借到了低息粮,少是少了点,但它利息低呀,大不了今年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谁会去找他们?

不过李家也不好受,除了留下来应急的粮食以及准备明年再借出去的种粮,剩下的全都借出去了。

望着空空如也的库房,李老爷一开始心疼的眼泪直掉,直到后面一年年的新粮送到里边,他才慢慢高兴起来。

而农社就是那个时期弄起来的,前来借过粮每村各设一个,李家堡附近的千同镇设一个总部,用来协调各村工作,总部会长自然是当时名气正盛的李贤李老爷担任。

李老爷一开始还挺乐意的,能听到大家整日吹捧他,但没过多久便厌倦了,将总部会长职务甩给了陈得吾,镇上的一个秀才。这人楚生也听说过,名声还不错,所以也就随他去了。

在完成各村之间道路修缮,桥梁疏通,劳动力调拨任务之后,各村觉得这个组织以后说不定还有用,于是也没撤掉,最终保留了下来。

在楚生建议后,农社的工作重心放到了农村互助上,但比较可惜的是,由于缺乏强而有力的领头人,实际工作情况又比较复杂,任务开展的不是很顺利。

而楚生这次打算去农社看看情况,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便赚取更多的存在点。

“农社?”韩玉没听说过这个词,有些疑惑。

“我们这不像你们那商业繁华,你们那里想要生活下去,要么经商,要么就干些刀口舔血的行当。在这里比较安定,大家生活主要靠种地产量,危险性可能不及你们那,但每日劳累的程度可不轻,这农社就是村中组织起来,帮助那些农业生产有困难的家庭的。”楚生并没有说出他们这里农社一开始是怎么来的,那解释起来太复杂了,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农社目前的工作内容。

“听上去倒好像有些意思,李郎,你能带我也去看看吗?”

“当然,没问题啊。”楚生随口答应到,不过他马上又说了一句:“不过那里可没你想的那么有趣,这个时候估计只有一个老秀才吧。”

“老秀才?”

“陈得吾,镇上的一个老好人,现在的农社总部会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