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郭璞蒙冤69(1 / 2)

在玉山之巅,群峰连绵,翠林茂盛,暑气袭人。此地既是名贵药材的来源,亦是瘴气横生之地,通往外界的山道陡峭狭窄,山中猛兽潜伏,河中蛇蝎横行,还有山匪魔头时常为祸,因此有“穷走夷方”之称,罕有行人敢于涉足。

王昆面对成堆的茶叶,心头重重,茶若卖不出,便无收入可言。在他忧虑间,念头一转,想起了楼良炳。尽管玉山道险,但坚韧不拔的马帮仍然勇闯此地,那些马儿能背负重货,甚至能载将军疾驰疆场。他们驮运的是盐巴、绸缎、瓷器与茶叶,一路向京城贩卖,以期获得厚利。

当马帮经过玉山,经历了漫长的饥渴,刚好遇到村边的茶摊。客商们纷纷前来,茶香一入口,犹如春风拂面,香甘而清新,舌尖留香,茶香缓缓从口腔至喉咙,再至四肢百骸。客商们急忙询问茶农泡茶之道。茶农泡茶,手法温和,茶叶似枯叶在水面静默漂浮,沸水泡茶,茶叶欢跃如同跃动的鱼儿,沉浮翻腾后归于宁静,茶香满室,沁入心脾。

客商再啜几口茶,拍桌称赞,询问是否还有更多茶叶。许逊、郭璞及王昆等在茶场忙碌,正忧茶难卖,客商的到来无异于雪中送炭。黄强喜形于色,忙不迭地让村民包装茶叶。但王昆却是眉头紧锁,沉吟不语。

郭璞见客商到来,凝思片刻,与之促膝长谈。许逊见状也与郭璞告别,早知他欲赴京赶考。马帮同行,对郭璞而言是个良机。“诸位,此别之后,我将赴京赶考,珍重!”郭璞宣告决定,与村民挥手告别。村民依依不舍,但仍为郭璞送行。郭璞回屋整理行囊,客商决定在玉山过夜,待明日再整顿茶叶启程。然而,没人预见到,那夜,一场意外悄然而至。

随着夜幕的降临,玉山村庄的宁静被一声惊叫打破,茶农们惊慌地发现珍贵的茶叶不翼而飞。而所有的疑点,不幸地落在了即将离开的郭璞身上。

众人蜂拥至郭璞的小屋,却见他正整理着简陋的行囊,那些珍贵的茶叶却无影无踪。郭璞的清白,就像这夜空中明亮的月光,却被怀疑和误会的阴云所遮蔽。玉山的茶农们面临着一个考验,他们的同情与信任将在这个夜晚被严峻地考验。

王昆本能地想要维护这位朋友,但茶农们的怒火和恐慌使得情况复杂起来。许逊也被卷入了这突如其来的风波中,他知晓郭璞的人品,内心里无法相信这一切。

在茶叶失窃的紧张气氛中,每个人的心中都在猜疑,彼此的信任似乎开始动摇。一向和睦的村庄此时却是波涛暗涌,一场关于人性和正义的考验正悄然上演。

随着晨光初照,一夜无眠的玉山村民们的情绪愈发紧张。郭璞的清白成了众矢之的,但许逊却坚信必有蹊跷。他不愿郭璞背负不白之冤,决定亲自调查。

在村民的指责声中,王昆和许逊密切合作,四处寻找线索。他们发现了马帮中某位客商昨晚行迹可疑,曾多次潜回货物堆旁。正当二人想要进一步追查时,却意外发现那位客商正和黄强有着密切私语。

郭璞身处逆境,玉山村庄的一切和谐被疑云覆盖,真相似乎就藏在平静表象之下。在这场混乱之中,许逊和王昆必须拨开迷雾,还郭璞一个清白,也找回村民们的信任与和睦。

深夜的月光洒在玉山,映照出的不仅是古老的青石板路,还有那盘旋不息的猜疑与不安。郭璞孤独地坐在冰冷的石阶上,任由夜露湿透衣襟,他的眼中充满了困惑与无助,那曾经对未来满怀憧憬的眼神,如今被茫然所取代。

在这个紧张的时刻,许逊和王昆不顾自身安危,他们知道郭璞不可能是那种会做出如此行为的人。他们走访了每一个角落,仔细听取每个人的细语低吟,甚至冒险去审视那些藏匿在暗处的交易。而黄强,这个曾被视为无害的茶农,其交易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涉及的不仅是简单的贩茶生意。

村中的氛围越发紧张,有人开始暗自议论,是否郭璞真的如表面看起来的那样清白。疑云之下,村民间的信任开始瓦解,连日来的和谐不再,友邻间的对话变得充满了戒备。

但在这份混乱之中,许逊和王昆却找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发现了一串深入山林的脚印,以及被匆忙遗弃的货物,那是郭璞永远不会接触的物事。这一发现不仅是为郭璞洗脱罪名的关键,更是一次对玉山人性的深刻考验。他们必须将真相带回村中,让每一个人都面对这个事实:在他们的怀疑和指责之下,真正的罪恶却在悄悄蚕食着这个小村庄的纯朴与安宁。

在玉山之巅,夜色渐深,许逊和王昆穿梭于村庄的每个角落,希望能找到破解这场谜团的关键。月光洒落在青石板路上,投射出长长的影子,映照着两人坚定而急切的身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