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起冬九九22(1 / 2)

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数九?今天不是三月三日吗?二三,二四。今年是二零二四年啊!数九又是什么日子?”霍焉问。

“我们去问一下陈宇吧!”欧念欣说。

两人手牵手去找正在休息的陈宇。

“大懒猪!陈宇!不要睡啦!”欧念欣说。

“陈宇?醒醒,我有事情问你!”

“呜……哈……什么事啊!打扰我的美梦!”

“咦?美梦。难道你又在……”

“嘻嘻……你们都别说话,我先说!我告诉你们我刚刚被你们打断的美梦!”

“好吧……!”两人拉长气说。

“我这个梦说来也奇怪,居然是数九诞生的历史!”

“什么?数九?快说!”霍焉激动说。

“就知道你们会喜欢!”

数九,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数九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四九天“。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暖和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与冬至逢壬日“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春深日暖”相对应的只有中国部分地区,并非全国各地都如此,一些寒冷地区在春季尚未有春天气息。

“居然是习俗……”欧念欣说。

“哎!别打扰我说,不然一会就忘记了!”

“快说快说!”霍焉说。

数九方法在我国一些地方口口相传,有历史、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古人效法于天,取象于地,定节气以识节律,制历法而知时变;气分阴阳,万物流转,人事通乎天文,大道成于自然。在我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的消长,阳长阴消就象征暖来寒去。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九,为“至阳”之数,也称老阳,九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到了春耕的时候。

数九计算寒暖的方法,适用于我国冬至前后冷暖变化明显的地区,冷暖变化计算精确到天数,从冬至逢壬日数起,最冷时段在“三九、四九”,数至“九九八十一天”便是春深日暖。也有一些地方数九是从冬至当天算起的,在一些寒冷地区,冰天雪地,冬春两季很长时间段内气温均在零下摄氏度,冬至前后冷暖变化不明显,“交九”早晚几天、气温高低几摄氏度没多大区别;为了方便数九,从冬至日开始算起,即冬至当日叫“交九”,每九天为“一九”,依次类推。

“然后呢?”霍焉着急问。

“没了!”陈宇说。

“没了……真的吗?”霍焉说。

“嗯,都怪你们,吵什么!”

“对不起!”两人说。

“哎,算了!说吧,你们找我干嘛?看你们刚刚急匆匆的样子。”

“我是来问陈宇你知不知道数九?”

“我只是提出让她找你。”

“好了好了!就是想知道数九的来历,刚刚应该七七八八了!”

“嗯嗯,但是它的产生机理?”霍焉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