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149(1 / 2)

  “烧到多少度了?”季国庆跟着问:“按照设计要求,阀值是多少度?”

  “现在已经六十度往上跑了,阀值四十五度。”徐明亮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不无担忧:“再这么下去,蓄电池坏了,卫星一旦出问题,就前功尽弃了。”

  “我记得,电池是三十九所研制生产的。”覃梓学惯性的推了推眼镜框:“高光伟在三十九待过,现在去了发射中心,回头我问问情况。”

  秦书跟着点点头,也只能这样了,毕竟对卫星排查问题的技术人员在发射基地,不在他们徐家沟,不管被动与否,他们只能等消息。

  夜里十点多,覃梓学跟高光伟通了个电话,先一步知道了排查故障的进度情况。

  “高光伟第一时间联系三十九所那边的同事,把蓄电池高烧不退的情况做了说明。得到的答复是卫星上蓄电池的上限保险值是72度。卫星中心那些技术人员急的冒汗,挂了电话后经过紧急商议后判断,卫星发热是因为卫星太阳能电池阵功率过剩造成的,应该减小充电电流,使蓄电池停止升温。”覃梓学看着一双双满是急迫担忧的眼睛,清清嗓子继续往下讲:“具体操作就是调整卫星姿态,调整太阳入射角度,让卫星平躺下来。”

  “这就行了?”季国庆挑眉,惊讶的问。

  “应该是的。”覃梓学稍一思索:“我和高光伟原来在学校时候研究过相关课题,从理论上来说不会有问题。当然,具体情况需要时间验证。”

  第二天早上五点半,西北卫星发射基地的电话打了过来,正式通知故障已经排除、卫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的消息。

  这场惊心动魄的卫星保卫战终于凭借航天人的冷静和智慧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之后没几天,国家领导人向通信卫星发射及接收的全线工作人员发来了贺电。四月底,庆功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覃梓学坐在台下,听着秦书作为徐家沟工作站负责人上台讲话,报告里那些轻描淡写一句话带过的一个个节点,或许在别人听来就是过耳即忘,可是于覃梓学和他的同事战友们而言,却是重现了他们记忆里两年来的日日夜夜酸甜苦辣。自豪、高兴、感慨,种种情绪交织,令人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

  没有性能优良的设备仪器,没有高速运转的计算机,文件只能一个字一个字手写,摞起来山高的资料,个中艰辛只有当事人知道。可是这些艰苦和困难,却铸就了新中国最早一批航天人永不褪色的光辉岁月。

  五月初,一纸调令下来,秦书被调到通信部,第一个离开了徐家沟。

  ……………………………………………………

  “我今天特意过来蹭个饭,”秦书盘腿坐在炕桌边上,端着小酒杯看着对面俩人:“就想跟你俩好好道个别。”

  不修边幅的男人难得今天整理了一下头发和胡子,看过去干净利落了不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