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巴思八文现世(2 / 2)

刘晓在一旁,净顾着吃西瓜,他听到大佬两个字,又急忙看向了我们。

我突然灵光一闪。

“小羽,你说这些字既然蒙古人不是很能懂,那么这字会不会是已经失传的文字呢,就好像曾经的希伯来文,或者说古拉丁文,吐火罗文等等……”

小羽摇扇子的手停了下来。

经我这么一提醒,她另一个手突然打起了一个响指!

“我知道这是什么文字了!”伴随小羽的响指清脆一声响,她高兴地喊道。

刘晓嘴里喊着半块哈密瓜,连连问,“到底什么文字啊?!”我们的心被小羽这句话都揪到嗓子眼了。

“这几段文字,我原本以为是畏兀尔文,但是,假设是十三世纪的畏兀尔文,与现在的回文相差也不那么大,几百年来,从成吉思汗时期到现在,回文变化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到了元朝,忽必烈掌朝时期,他却请了一个国师,这个国师就是大名鼎鼎的巴思八。忽必烈要求巴思八发明一种可以兼容各国语言的文字。于是巴思八就创造了‘巴思八文’。由于这个文字晦涩难懂,尤其是巴思八汉文,十分不易理解,因而元朝灭亡后,这个文字就这样失传,销声匿迹了。”

小羽站起来,在小小的茶铺里,边讲边来回踱步,我被她来来回回踱步弄得有点头晕。我喊住了她,问道:

“小羽,既然巴思八文已经失传,当今世界上又可有懂得此文之人。”

话刚出口,小羽就如料事如神的女诸葛一样,大笑起来。

“倒真是有一个。跟我来吧!”

我也来不及收拾茶点,留下刘晓在后面买单,我和小羽先走出了铺子。

“你们等等我啊!”刘晓在后面边追边喊。

“跟上,跟上,你那大长腿这会儿该派用场了啊!”我们在前面一个劲往前走,没有停下等刘晓的意思。

小羽带着我们来到一个旧书店,这个旧书店是苏州有名的古旧书店了。店主年事已经很高,九十多岁还坐在门口看着店。

小羽向他老人家打听,关于《蒙古文字学》一类的书籍。

老先生想了想,叫他的女儿从后厢房里找出了一打杂志,里头果然有相关的蒙文研究期刊。小羽快速地翻找了几本,都没有在她手中停留。当翻到一本杂志的时候,她翻开内页,手指着页面搜寻了好一阵,终于她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看来被她找到了。

“马朗,我们找到了。你看!”小羽指着画面中一个学者的文章,高兴地看着我。

我仔细看了看,原来是1993年一次对蒙古语共同研究的学术交流会上的一份名单。这其中就有一位姓包的教授。

小羽此时悠然自若,对我说道“这位包先生,可是巴思八文的老学者了。现在他年事已高,我们联系一下他的助手看看,让他们帮助我们来解析一下这四句诗句。”

“嗯,好,那我现在就打听包先生助手的电话。”我在边上附和道。

这时候刘晓气喘吁吁才追上我们。他看着我和小羽两个脸色都不再凝重,知道我们俩一定有了新的线索。

“你们不会是已经找到线索了吧?”

我得意地回应道:差不多吧!

刘晓,这会儿该轮到你上场了。运用你爹强大的人脉关系网,帮我们找找包教授小助手的电话吧。

刘晓愣在那了。刚开始他也无从着手查电话,但是没多久,他霎时间像受了电击一样跳了起来。他想到了他父亲有个叫“百事通”的老朋友,混社会的,什么电话号码都能搞到手。他闪进了小巷子里跟他爸去打了一个电话,也就是一盏茶的时间,他从巷子出来。朝我们晃着手机,看样子是搞定了!

这是我们这么多天来第一次觉得如此轻盈,整个人如释重负,觉得终于将要得到画中的这个秘密了。

我对自己身上那红掌印的诅咒可以得到解除,又燃起了希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