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苏博寻隐(三)(1 / 2)

顺着我们两的目光看去,在这幅画左下侧一棵古松的树干上,我们同时发现了那个类似“千”字的图形,这个图形十分隐秘地嵌在一层层树皮的笔画之间,靠着一个微微凸起的树杈断痕之处。

刘晓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望着我,他在这一刻才真正意义上确认了我所讲的一切。

“这陆绩是谁呀?”

“此人便是黄公望的弟弟”我回答到

“表弟?”

“亲弟弟,黄公望本姓陆”我接着回答道

刘晓仔仔细细盯着那个图形。我顺势往稍右侧的画面看去。

我知道爷爷的古玩店之所以一直可以维持好的信誉和口碑,是因为爷爷的眼光和他的细致。能关注到极细微的细节,正是古玩界人士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因为这个原因,我看每一样物件都会习惯性地细致检查每一个部分,不让自己遗漏了什么细节。

此画靠右处的画面平远,与左侧的幽深形成了对比。远处云烟山岚,笔触更是一绝。近处笔墨多变,自成一格,层次丰富。山与山之间一处平原处,几乎未着多少墨色,在两山之间一处平原上,依稀看见有几个晚归之人。

沿着两个画中归人的来路往近处看,一块块碎石很不起眼,有其中一块在一根延展较长的虬枝之下,临近一泊溪水。碎石附近布着苔点,但皴笔显得古怪,与整体并不一致。笔锋提起,线条柔中带刚看似无意地带过,细细看起来倒像一两个蒙古字。我赶紧记下了这个发现。

虽是处处都已细看过一番,但总觉得有些不对劲的地方。此画虽不是上上神品,但是风格着实独特。墨色整体暖色调是没问题的,我知道元代黄公望就曾说过,他喜爱在墨色中加入些许藤黄,让画面看起来偏一点黄色,但是整体来说,不那么明显。而这幅《青山五松图》一样,也呈暖色。那么唯一不对劲的应该就是他的画面布局了。

我思索着,刘晓倒是知道我正在脑子高速运转没打扰我,他顾好了自己,靠着玻璃,伸长了脖子不知道瞎琢磨出了啥名堂。

他看我转头看他,连忙问,除了千字符,你还看出啥来了么?

我一摇头,将自己眼神中那一片迷茫传给了他。

他只好摇摇头,没了声音。

站在一旁的陈雷,看了也有一会儿了。

他咬了咬下唇,拉了拉我的衣摆,轻声说道,

“这个构图不对啊,小朗,怎么会呈现那么一片区域的平远之势,显然是不平衡过头了。”

经陈雷这低声一语,我即刻考虑到了一种可能。但话到嘴边,止住了。

我转头望向陈雷,他亦不动声色,心有所思。

“雷哥,我也觉察出来了!那一块绢面看着稍硬,难道绢中矾加多了?还是……”

冷不丁的,馆中的一位工作人员不知何时也凑了上来。

“你果然来了。”清脆的声音传来。

我和刘晓都惊讶地一回头。

只见此时刘晓抓耳挠腮地回了句:“你是?….小羽?”

“是啊,我一看你的样子就知道,你是刘晓吧。”

我和陈雷在一旁呆站着,对这个突然冒出的刘晓朋友,感到十分意外。

刘晓正要跟我们解释这女孩子是谁,没想到她先自我介绍起来。

女孩笑着说:“我叫楚之羽,之乎者也的“之”,羽毛的”羽“,叫我小羽就可以了。”她的笑容率真不做作,给人多了分好感。

我看她不过也就和我一般年纪,相貌清秀,斯斯文文的,穿得十分素雅,一头泛着光亮酷酷的狼尾短发,特别有个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