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大炮和军服28(2 / 2)

接收了25胜家牌缝纫机后,每周制作的成套军服迅猛上涨到550套……723套……1162套……

预计新的一周,产量不低于1500套。

冯国辉来到这里视察,看见车间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缝纫机运转的“哒哒哒”声音交汇成一片,仿若美妙的乐曲一般。

一个个女工们都在埋头缝制,他们的工钱是底薪十计件,做出的服装越多,拿到的薪水就越高。

这种与众不同的薪水发放方式,极大的刺激了普通劳动者的热情。

很多女工自愿加班到十四五个小时,就是为了赶制更多的军服。

这些女工大多是军人家属,非常珍惜能够工作赚取薪水的宝贵机会,这在以前简直不可想象。

“不错不错,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很高涨,按时完成军服订单看样子不成问题。”

“请老爷放心,厂里有信心提前完成军服生产订单。这些女仔也不傻,每天加班到天黑,赶都赶不走,揾钱机会仲会放过?”

“嗯,生产环境还要加强一下,新布弄到地上都脏了。”

“知道了,老爷,我马上就让他们丢下手中的活计,清扫车间,把地方都规整出来。”

“对,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冯国辉在车间中一边走一边说,看着一侧高高堆迭的军服,露出满意之色。

从英国进口的洋白布经过染坊加工,一律染成了土黄色,而这也是军服的底色。

爪哇岛既不产棉花,也不产棉布,所有的棉布一律都是从英国进口,既便宜又结实耐用,受到当地人的广泛欢迎。

英国洋布也是双边贸易中的大宗物资,每次进口动辄上万匹,其消费群体是东爪哇地区的六十余万人,市场极其广大。

仅这8个多月时间

南洋公司从各种渠道就进口了十三万匹洋布,计有31船货(注,每船货不仅有布匹,还有工业日用品和机器设备),重量总计2550多吨。

如今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轻工业产品生产者,其纺织工业占据轻工业产值的八成以上,居于绝对领先位置。

自从英国人研制出生产效率更高的珍妮纺织机后,廉价而优质的英国白布洪水一样的倾泻到世界市场,打的竞争对手连连后退。

无论法国、英国还是美国的纺织业者,都无法与之抗衡。

在整个南洋地区,英国洋布也是最大宗的工业出口产品,无人能够与之匹敌。

在清庭失控的东南半壁江山沿海省份,洋布已经将传统男耕女织的手工土布冲击的七零八落,从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沦落到不足二三成。

只是在一些偏僻的农村地区和山区,依然还能见到手工土布的身影。

由此可见,洋布的威力之大无可匹敌。

在整个南洋地区,早已经是英国出口白布的市场,什么法国布,美国布全部都是渣,很难看到其身影。

检看了一番军服的质量,冯国辉果断下令,下周六开始全军换装,并且将举办隆重的换装仪式。

时间还有十天,完全来得及。

统一的军服着装,是南洋军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步骤,意义非同凡响。

与此同时

将开展南洋军的进一步扩编计划,以适应日渐壮大的军队规模,厘顺军事指挥体系,确立以冯国辉为核心的军阀体制。

南洋军换发的土黄色军装,从整体上看不如英国龙虾兵红色军装,法国军队蓝色军装那么醒目,那么耀眼。

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军装,主打的一个轻便简洁加便宜。

英国军队被称之为“红杉军”,染织需要的胭脂虫价格昂贵,普通人很难消费的起。

英国龙虾兵全套的红色军装制作费用,从军服外套,背心,衬衣,裤子,鞋子到军帽,还有纽扣徽章,加起来是南洋军一套军服的5倍之多。

价格虽然昂贵,但实用性并不高。

土黄色染料便宜又大众化,非常适宜于大规模生产,士兵穿梭在泥地里摸爬滚打,隐蔽效果好,实用性强。

虽然没有英国兵那种绚丽拉轰的效果,但是在战场上,谁愿意受人瞩目呢?

本章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