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火热的铁山镇26(2 / 2)

一家只要有一个人招了工,基本上可以说吃穿不愁了,省着点粮食也就七八十来年的时间,还完了贷款以后,这栋房子就属于自家的产权,可以传诸于子孙。

若是一家有两个或者三个壮劳力招了工,那短短两三年就能还完钱庄贷款。

比起以前食不果腹、看不到未来和希望的日子,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在这些华人移民心中,冯老爷就是天大的恩人啊!

流落在南洋的数百万华人后裔中,真正出人头地家族只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都是贫苦的底层人士。

几百年繁衍下来,这个数字相当惊人。

在原本历史上

因为战乱,地方形势以及贫苦的生活所限,海外华裔人口的增长十分缓慢,甚至远远赶不上土著人口的增长速率。

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当地土著有土地,怎么样都能糊弄个肚子饱。

东印度群岛地区的华裔移民不行,受限于荷兰白人严苛的殖民政策,禁止他们取得土地产权,被死死地限制在城镇中。

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中,经商活动能够养活的人口极其有限。

这也是泗水城不限制的扩大招工消息一经传出,来自南洋各地和爪哇岛其他地方的华裔移民蜂拥而至,在6月初已经达到每周1300余人的规模。

整个月下来,移民估计要突破5000人。

这可是个相当惊人的数字,若是持续保持这样的移民热潮,泗水城人口在短短的一年之内就可能增长一半。

南洋公司主导了烂陀山矿场建设和新港口项目,难以计数的华裔移民家庭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成百上千的商户寻觅到了新的商机,汇合成了这滚滚的建设热潮。

以航运起家的胡氏家族在这期间得到了大发展,家族旗下的船舶从原本的11艘迅速扩张到了19艘,而这只是建设热潮中的一个缩影。

大力的投资产生了更多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反过来又刺激了商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城市和周边地区的繁荣。

南洋公司在吞下了乔氏家族和数以百计的白人种植园主的产业后,就像吃的壮阳剂一般,产业规模和势力愈发的膨胀起来。

冯国辉将近半的白人宅邸分给了旗下的有功之臣,但这些殖民者的庄园土地大多归入了他的名下。

这使得冯国辉一跃成为整个泗水城,乃至东爪哇地区最大的地主,土地遍及繁华的泗水城,岩望城和周边城镇,总面积达33万英亩,年收益240余万银币。

雇工佃户的人数总计达16.3万余人,几乎占整个东爪洼地区总人口的1/3弱一点。

若是加上南洋公司如今正在大力发展的工业,人数就更多了。

这一切巨大的财富,都建立在南洋公司迅速增长的军事力量基础上。

6月中旬统计

直属的武装力量已经达到5488人,其中3207人是新丁,经过两个多月的封闭集中军事训练后,已经展露出军人的风采。

如此大幅度的扩军,是南洋公司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军事力量的重新整编,各营在战斗中的损失的力量将得到补充,装备进一步完善,编制进一步扩大。

冯国辉率领的南洋公司在割据军阀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如今正在征集军歌,定制军服,军帽,建立火药厂和军械作坊,完善军事化的治理结构。

他自己也清楚

与荷兰白人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双方血仇不共戴天,迟早要有刀兵相向的这一天。

所以,南洋公司一直积极的为此在做准备。

最核心的就是烂陀山矿场,鉴于这里优越的地理条件,正在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将进入山谷处要塞化,形成难以攻克的军事防御体系。

次之就是新港口和七星要塞,加上在泗水海峡对面的马都拉岛设立的炮兵阵地,能够形成对海峡的封锁。

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最有可能的陆路进攻,则是以巴达维亚和万隆为核心的西爪哇地区,由西向东一路攻略而来。

因此,伍思文率领的岩望城民团如今对城西土著部落的清剿作战,可以看作是预先清扫战场,为下一步的大战恶战热身。

在军事准备的同时,冯国辉对烂陀山矿场实施了严密的消息封锁,所有的建设人员只准进不准出。

举凡离开者,必须要有营长以上高级军官批准的通行文件,言明离开者的身份,目的地,所为何事,外出几天,是否准时返回销假等等事由?

并且建立档案,用于稽查审核。

正是在种种有力的举措之下,泗水城绝大多人都不知道,烂陀山广场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只知道很多华人移民被招募到山里,至于具体去哪儿,那就一问三不知了。

本章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