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老同学(1 / 2)

“我不是,我是明光中学的。”孙如龙道。

周冬和孙如龙所说的实验中学和明光中学李儒知道,实验中学是整个如云县升学率最高的初中,也是最好的初中。

而明光中学,它在县城的几所中学里排名只能算是一般,但尽管如此其升学率也比乡下中学高出许多。

“这就是教育的差距啊,单单是一个县城里教育的差距就如此之大,更何况全国呢?亏我之前还因为自己中考考了七百一十分而沾沾自喜呢。在县一中,我这个分数还算不上顶尖。”

一旁的李儒只是默默地听着他们的谈话,并没有插嘴多说什么。

实际上经历过后世的互联网时代,李儒知道那些大城市的教育和贫困山村的教育,这两者的差距有多大。

只不过之前他所知道的那些都不过是通过网络了解的,但这次却是他的切身体会。

从室友们后续的谈话中,李儒对于这个县城和县一中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虽然是重生者,但对于这些自己以前未曾了解过的方面,就算比这些“同龄人”多了二十多年的见识,该不了解他还是不了解。

这次县一中高一班级一共有14个班,李儒所在的班级是七班,每个班的学生在四十个左右。

高二分文理班的时候,也会顺便分出一个理科实验班出来。

之所以是理科实验班,没有文科实验班,则是因为历年来读文科的实在是太少,这十四个班顶多也就四个文科班,根本就没必要再弄个实验班出来。

其实说是什么实验班,实际上就是精英班,到时候学校会把高一期末考试中排名在年级前四十的学生都拉到这个班里来,实行淘汰制。

由于县一中的高二还没有月考,所以这个淘汰制是在每次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时候,根据实际排名情况,更换实验班的成员。

等到后面高三了,实行每月一统考的月考制之后,实验班人员的更换频率只会更高。

当然了,如果你的成绩能一直保持在前四十,那自然就能一直呆在实验班里。

实验班有全校最优秀的教师,最激烈的竞争,而它之所以不直接叫精英班,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个“实验班”也是前几年才开始实行。

刚开始实行的时候,的确是为了验证这办法是否能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和一本率以名校率的。

而后来之所以不改名,也是因为担心叫“精英班”会有家长说闲话。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就好像这县一中是你家开的一样,校长是你亲戚啊?”

关于县一中的这些信息,都是周冬说的,而提出上面这个疑问的,则是吴天宇。

“我哥也在县一中读的书,这些都是他以前和我说的。”周冬道。

“你哥现在读高几?”有室友问。

“我哥今年刚毕业,他考上了武汉大学。”周冬道。

“武汉大学?牛!”

宿舍里的众人听周冬这么说,也都投去羡慕的目光。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位于HUB省WH市,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这所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国内第一批国立大学。

两年后,也就是2001年,武汉大学还会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而李儒听周冬说到这里,也是不由得感慨,这个周冬在他们宿舍的确有骄傲和自信的资本,他本身成绩就好,家境也不错,还有个考上名校的哥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