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435(1 / 2)

昨晚睡得还算早,是两点。

上午,在千万个闹钟的催促下,我在八点二十起来了,快速洗漱便出门了。

一个多月之后,我再次成功“早起”,也终于吃上了心心念念的早餐。

食堂的早餐并不算十分美味,但对我来说,却是“久别重逢”,格外想念。

一般早餐大多吃3块钱左右,很少超过5块钱,这一次我却吃了7.5,可谓是“大吃一顿”。

带着满足感,我去到办公室,开始了今天的改论文工作。

-----------------

两个多小时后,我终于是改完了引言部分,这才停下来,回宿舍去了。

是的,我不打算吃午饭。早餐吃太饱,中午也不饿,虽然我也是很久没有吃正常的午餐了。

早上为了赶紧出门吃早餐,我起床后没有第一时间洗澡、看书,中午回了宿舍,便要把这两样事补上。

-----------------

今天气温蛮高的,我出门时特意没有穿秋裤,事实也证明我是对的。若非现在写日记回顾,我似乎都已经忘记了我没穿秋裤这个事,这也说明确实不冷。

前两天我都是穿着秋裤和现在的裤子,许是胖了,秋裤又是那种“保暖”类型的,让我感觉勒的慌。现在脱掉了就好很多,整个人都舒服了。

希望晚上别太冷。

-----------------

继续读《论语》(学而篇)第九到十六则。

第九则“慎终追远”,对待父母和对待祖先的行为好了,可以教化百姓,这应该就是古人“以孝治天下”的一个理论来源。

第十则“夫子温良恭俭让”:我粗略体会觉得这个回答有点莫名其妙,子禽问子贡夫子获得政事的方法,这个其实我也很好奇,特别是一些朋友对某些消息简直不要太灵通,我则往往一头雾水;而子贡的回答感觉不是很走心,他说夫子的方式或许和别人不一样,他是通过“温良恭俭让”得到的,我觉得这个回答有点敷衍,或者是一种打太极的味道。

第十一则“父在观其志”:这里“观其行”的“行”读作“幸”(xing第四声),此前我不太理解为何翻译为“行为”要这样读,今日翻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面解释说这个读音是“旧读”,意为“品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杨先生认为“道”指的是积极的部分、好的部分,可以译为“合理的部分”,这里就解释了并非要“愚孝”。

第十二则“有子曰”:这里的断句和网上流行的不太一样,主要在“小大由之”前后;断句的差异导致整段话的理解也有些不同,个别字词的理解有差异。杨先生认为文中的“和”应表示“恰当”,但这样去理解,后文的“知和而和”就变得很奇怪,甚至感觉有些矛盾。古诗文网的断句和杨先生相同,但对“和”解释为“和谐”,我感觉会更通顺一些。

第十三则“信近于义”:远音怨,表示避免、远离,此乃杨先生所注,字典没有列出;最后一句“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的解释很奇怪,我不太能理解和接受,古诗文网的解释有些道理,我更倾向于接受,此句难在“因、亲、宗”怎么理解,但杨先生只是反驳了一些说法,并未详细说明。

第十四则“君子食无求饱”:这句讨论的是学习的态度,我的理解是以前求学是很辛苦的,没有吃得好住得好这样的享受,所以孔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写这个笔记的时候,莫名感觉这句放当下也能用,但可能会被认为是PUA。若是对某些学生说“好好学习、好好做事,不要想着吃好住好,能学东西就是福分了”,感觉要被骂死。总之,只能用来“律己”,不可以之“待人”。

第十五则“子贡曰”:第一段是师徒二人讨论贫富阶级应有的生活态度,第二段自子贡跳跃到《诗经》,我是真没get到其中联系,无怪乎孔子认为他“告诸往而知来者”。第一段的解释中,杨先生按照前人的注解,在释文中添加了“于道”,即“贫穷却乐于道”,比起原来“贫穷但快乐”的意思更合适一些;第二段“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去搜了B站的讲解方才有些理解,大概是说第一段的两种境界都可以,但后者更深一层,所以子贡说“追求”“学问”要不断地“切磋琢磨”。后面我又看了一个北师大老师的讲解,介绍了子贡“富豪”的身份,我似乎就更明白了。

第十六则“不患人之不己知”:和第一则“人不知而不愠”一脉相承的思想。后世亦有“知己知彼”之说,可见信息的重要性。

-----------------

看完书,已经一点半了,而今天是周四,下午有组会,我只能稍微眯一会儿。

大概睡了20分钟,我起床,先去快速冲了个澡,然后便快步走到办公室。

到办公室坐下打开电脑时候,离组会开始还有5分钟,可谓是刚刚好了。

-----------------

组会没什么可说的,我还是照例报告自己的进展——改论文中,其余时间便是发呆走神。

会后,我便没了工作的心思,刷了会儿视频,便开始思考晚上吃什么。

我突发奇想:之前一直说有一家披萨店的披萨做的很好吃,而且到店还可以吃“深盘”,很是想尝试一番。于是,我便走到同门的工位旁,开始蛊惑他,邀请他一起去尝个鲜。

他也是吃货,此前也和我提过这家店,便也同意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