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3晚上(1 / 2)

中午时分,小伍的书终于是审核通过了,我第一时间收到了他的“报喜消息”:我去,编辑竟然把我的简介删改了。

我去搜索了他的“处女作”——《伍先生的博士日常》,目前已经发了三篇短文,其中还包含了《前言》《卷前言》两篇,颇有仪式感。

其实我也曾想过写前言、序言,想了想觉得自己笔力有限,还是放弃了,只是在第一篇开头寥寥几句交待了一番。

不像本文浅薄而寡淡,只是一味的向外倾泻,小伍的文字虽无华丽辞藻,犹现深邃之思,可见用了心的。正如他书中所言:“希望多年以后,伍先生还能借此回忆起这段也许是他人生中最后的校园时光,希望他在看到这些文字时能够想起他此刻写下这些文字时心里藏着的温柔,希望他能感谢现在的我的努力与坚持。”不得不说,我很是认同他这番观点,这同样是我写此书的目的。

有此等文字,又何须以字数论高低。

“伍先生不会日更的。”他说。

-----------------

坐在电脑面前,盯着一堆英文字母,这些明明昨晚才见过的内容变得很是陌生,每每如此,我便要花上一两分钟回顾一下自己昨天写了什么。

随即一阵困意袭来。

我没有抵抗身体意志,饭后肯定是会打瞌睡的,这是生物规律。

于是乎,趴在办公桌上眯一会儿便成了我心安理得、自然而然的行为。

迷迷糊糊中,似乎有人陆陆续续经过工位旁边。大约20分钟后,我起身睁眼,伸了伸懒腰,此时办公室的同门、师弟们都已到了。

-----------------

这样饭后片刻小憩似乎真的能补充精力,今天下午我进入工作状态比以往都快。

在这样的“专注”状态中,我仿佛触摸到了科研的“绝世秘籍”,好像领悟了写论文的奥秘,找资料、概括、整理,写的倍儿起劲,甚至于产生了一种“扶我起来,我还能科研”的错觉。

中间接到了一些重要的微信消息,但放下手机回到工作,我又能很快找回状态。

从文字数量来看,下午的工作内容不算多,效率也不算高,不过,我仍旧觉得是有价值的一段工作,因为我藉此真正理清楚了后续写作的思路,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补充完整和修改表述了。

和同门、师弟一起去吃晚饭的路上,我还在琢磨着论文的事。

-----------------

下午接到的消息,和我上个月申报的一个奖项有关。一位老师通知我加入候选人群,这意味着我已经从学校数十名报名者(学院推荐者)中杀出了第一层包围圈,接下来将和20名左右的同学角逐出10名同学获得奖项。

不出意外,我应该就止步于此了,最终大概率是拿到这个奖项的“候选人奖”,这点我心里有数,也认为应当如此。

-----------------

吃饭的时候,我们讨论起同办公室一位同学,他和我同一年级,但已经是4篇业内顶刊和1篇核心傍身,马上又要有一篇顶刊。此人硕士、博士期间都拿到了国家奖学金,足以称之为“大佬”。

我一向是佩服他的。在我曾经一段作息规律的时间里,每天早上我到的时候他已经在科研了,晚上也经常只剩下我和他,最后只剩下他还在埋头工作。这里我用自己比较,并无借此抬高自己的意思,毕竟我这样只是维持了不到一个月,而他是保持了近乎整个研究生生涯。

此前问过大佬的择业意向,答曰:留校做博后。

算是意料之中的一个答复。这位大佬必然是要走博后、拿教职……这样一条科研之路的。他有如此成绩,和往年的一些师兄同时期对比,不说“碾压”,也足以称之为“领先”。即使如此,他对自己以后能否留下并拿到教职并不乐观。可见此道亦艰!

当然,我更希望他只是谦虚。

虽不能唯论文数量论英雄,但我相信,他可以顺利走下去。

-----------------

晚饭后,同门去买了些水果,师弟有女友点外卖送水果上门,而我,有水果糖。

到办公室前,我先去了趟洗手间,回到工位时,桌子上放着一大一小两只橘子,显然是他二人分别赠我一只。我拿出两天不到只剩零星几颗的水果糖,欲行礼尚往来之举,但他们婉言谢绝了我的好意。无奈,我只能独自享受。

两斤橡皮糖就快被我吃完了,不愧是肖鼠之人。

-----------------

小伍给我发了一则推文:《清华教授用AI写小说,斩获科幻奖》,并怂恿我也试着用GPT。

我回复道:我没用过GPT。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