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经典与收藏111(1 / 2)

要想人造经典,就要瞄准10-20岁之间的年轻人,在他们之中赢得广泛受众。等他们20-30岁有了消费能力和社会话语权的时候就会成为铁杆粉丝。而当他们30岁之后忙于工作无暇娱乐时,就是这一代经典过气的时候了。

举个例子,大陆80年出生的普通人,在90-00年也就是他们十到二十岁之间接触了很多港片,00-10年也就是他们二十到三十岁时就会成为港台明星的铁杆粉丝,有财力和闲暇时间去为自己喜欢的明星消费。而在10-20年的时候他们普遍三十以上,就会忙于事业不再成为文娱消费主力。

这个时间段也对应了港台娱乐业在大陆传播、繁荣以及最后没落的过程。这其中当然还有很多别的原因,比如大陆娱乐业的蓬勃发展挤占市场份额,比如韩流崛起相对更加时尚潮流的段位压制,这里只谈其中一方面的原因。

也就是这个规律造成明星的更新换代,造成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典。

其实在很多收藏品业内这个现象也很明显,以前的年轻人喜欢集邮,20-30岁的年轻人支撑起来集邮的收藏品市场。当这些人上了年纪后,新的年轻人不愿意接盘、也接不动这么贵的盘,另起炉灶玩起新的收藏品,集邮也就没落了。

这些收藏品会在它的主流受众45岁左右焕发第二春,也是最后一次小高峰。这个年纪的人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收藏品在他们在老去之前还有一波回光返照。

这个规律在邮票、古董、玉石翡翠、白酒、纪念币上都有体现。当然有人会说古董、玉石、白酒这些是古已有之的东西,并不是新出现的品种。这句话是没错,但它们被金融囤积、炒作的成为收藏品的时候就踏入了这条规律之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共识,所谓金融就是共识,信用也是共识,就是这个道理。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认为邮票值钱,邮票就值钱了。认同邮票的人少了,邮票就不值钱了。

过去的收藏品是这样,未来的收藏品也是这样。往大一点说,金融也是这样,带金融属性的商品也会经历这样一个共识形成、共识凝聚、共识消散的过程。

说回当下,看出来佟丽雅的紧张,刘八卦也觉得自己一下子把饼画的过大了,“也不用担心,好好磨炼演技,每次接戏前记得跟我说一声。我会帮你们把关,用一个个经典角色把你们的地位立起来。”

“嗯,我会努力的。”佟丽雅点点头,以前她没想过刘八卦对她期望会这么高。说起来佟丽雅其实之前都不理解为什么刘八卦会挑中自己,对刘圆圆所谓的“算命”说法也不太信,所以经常会陷入纠结和不自信之中。

现在被刘八卦顿猛夸,又画了个一线明星的大饼,佟丽雅觉得自己心里有底了很多,但也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

刘八卦拍拍佟丽雅的肩膀,“别担心,你的戏路和公司其他小花都不一样,公司资源管够,你只要专心琢磨演技,按部就班就能成为大明星的。”

刘八卦对此很有自信,演的都是经典角色,本人也是前世证明过有商业价值的,没有道理火不起来。

说句有的没的,小黄鸭都能被硬捧起来,丫丫为什么不行?

刘八卦把写好的曲谱放在旁边,然后对佟丽雅说道:“今天我先陪你对剧本吧,过几天茜茜来了你们再去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