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青云路181(1 / 2)

  额了,按照规定,新科状元金殿赐职后,要在翰林院待满二月,才能转到其他部门任职。”

   顾凌洲颔首,又道:“你设法与他当面确认下,他将来是否确定要入督查院,他毕竟已得金殿赐职,如果主意未定,没有平白占用名额的道理。而且,督查院是清苦部门,未必如他在翰林院待着风光。”

   杨清应是,又问职位分配。

   顾凌洲道:“都是进士出身,按规矩,都定为七品监察御史吧,”

   杨清应下,又问:“那司书一职由谁兼任?”

   司书,既贴身侍奉笔墨,协助都御史整理案牍及往来文书之人,一般由新入院的年轻御史兼任。

   “最合适的自然是苏文卿,可惜苏文卿眼下还无法来督查院就职。要不让许劭先兼着,等苏文卿转来之后,再接替许劭。”

   顾凌洲沉吟须臾,却道:“让卫瑾瑜来吧。”

   杨清意外至极,若论合适,苏文卿之外,自然是这位卫二公子最合适,只是,司书既贴身侍奉笔墨,会接触到许多院中核心文书,尤其是涉及到重案要案的文书,遇到顾凌洲公务繁忙时,还需要跟着去凤阁行走。他之所以没提卫瑾瑜,是担心顾凌洲忌惮卫氏,没想到顾凌洲竟亲自点了人。一时倒分不清恩师是真爱重这位卫氏嫡孙,还是要搁在身边亲自甄别查看。

   杨清笑道:“那孩子年纪虽小,字倒是挺漂亮,世家大族教养出来的,也识礼数,知进退,若需跟着去凤阁办公时,也不至于怯场莽撞,由他兼任,倒也合适。师父若肯用,倒是再合适不过了。”

   距离吏部授职仅剩最后二日期限的时候,督查院考试结果亦正式公布,参考百余人,最后择选二人,排名第一的,不是寒门子弟,而是年仅十七岁的卫氏嫡孙,卫瑾瑜。

   各方果然掀起轩然大波。

   一则,卫氏嫡孙竟然没有通过卫氏安排职位,而是进了督查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