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国子学57(2 / 2)

   苏文卿踟蹰片刻,方开口:“今年凤阁三位座主都会来国子监轮流讲学,按照惯例,他们可能会暗中招揽一批弟子。”

   谢琅立刻明白。

   凤阁三位座主,首辅卫悯,次辅韩莳芳,顾凌洲,不仅是大渊朝已经站到权利之巅的柄国重臣,更是赫赫有名的当世大儒。

   能入国子监的学生,都是各地学子里成绩最优异的,世家大族要巩固势力不可能只依靠本家子弟,谁不想趁机挑几个好苗子,提前招揽到自己麾下。

   似苏文卿这等成绩优异的,很容易被盯上。

   谢琅问:“你是如何想的?”

   “我……”

   苏文卿唇动了动,抬头,看到谢琅有些罕见凝肃的眉眼,最终摇头道:“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担心,会得罪人。”

   谢琅突然想起上一世。

   上一世,国子监的情况如何他并不知道,但他依稀记得,苏文卿是在三月后的会试里,一举拿下了一甲第一的名次,殿试答对,被钦点了状元。

   那时凤阁三位座主,同时向苏文卿抛出了橄榄枝,意欲纳他入门下。

   那时谢氏与卫氏已经撕破脸,苏文卿最终选择了以清正严苛闻名的次辅顾凌洲,顾氏是江左大族,论在上京城的根基,无法与卫氏比,因为拒绝了卫氏,在寒门学子中得了个“刚正不阿”的名声,但也因此招致了卫氏报复,之后仕途十分坎坷,远落后于同届投入卫氏麾下,名次还

   不如他的学子。

   后来顾凌洲突患眼疾,无法视物,不得不致仕回江左养伤,门下弟子也跟着遭到打压,苏文卿才转投了卫氏。

   之后,苏文卿凭借卓越才华,迅速成为卫悯心腹,年纪轻轻便步入七卿之列,担任吏部尚书一职。

   他远在北郡,听闻消息,以为苏文卿真的变了气节,与卫氏沆瀣一气,连二叔都气得大病一场,还专门写信去质问这个素来疼爱的义子。

   直到后来,谢氏满门被诬谋反,苏文卿冒死从卫氏那里盗来令牌,将他背出昭狱。他才知,自己一直误解了他。

   他那时因为受刑太重,眼睛已经无法视物,但仍清楚的记得,他将他一步步背出昭狱的艰难,他们摔倒很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