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初战成名(下)(1 / 2)

下半场哨声一响,波鸿就将他们的进攻强度又往上提了一档。本是前腰的李新,变成了扫荡式的拦截中场,跑动积极的他,成为了场上最忙碌的球员。

科隆首发的四名菱形站位的中场球员,此刻全都化身成了扫雷工兵。他们不是不想保持站位,可今天的“德甲升降机”波鸿,就只认准了科隆孱弱的两翼,频频通过横传、套边以及传身后球等手段,不停在科隆的两翼做文章。

经验丰富的老球迷都知道,从1996年欧洲杯后,日耳曼战车变得日益年迈。去年拜仁杀进欧冠决赛时,还充斥了一阵日耳曼战车开始复苏的言论。曼联在最后时刻的翻盘,以及今年欧洲杯上德国被希勒头球绝杀,在小组赛中与英格兰队双双牵手出局的事实,让谨慎的德国人,情绪陷入了低谷,那战车复苏的言论,早已销声匿迹。

造就以上状况的缘由,就是在目前的德甲或德乙赛场上,中后场球员的断层脱节。其中人才缺失最严重的科隆,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科隆作为德甲联赛的创始俱乐部,以及首届德甲冠军,到了90年代,即使依然拥有如利特巴尔斯基、伊尔格纳、波尔斯特等传奇名将,其在德甲联赛的排名开始逐年走低,以至到了前年,更是首次从德甲降级。

一个老迈的中后场人员配置,在防守端最大的缺陷就是,整体转身速度慢,在球场的直观体现,就是科隆现在的狼狈模样。

波鸿几个边路球员的突破和盘带能力,若放到西甲,简直就弱得批爆!可对上老迈的科隆球员们,则是一步快,步步快了。

波鸿中后场只要拿球,就会果断地长传找前场边路,在科隆由于球员整体年迈而导致的场上队员间隔偏大的情况下,波鸿瞄准科隆两翼身后空档的连续冲击就很有成效。若不是,今天波鸿的两名前锋,各自快乐了几脚,科隆恐早就被波鸿打成了筛子。

随着时间推移,得势不得分的波鸿球员,在场上的情绪就开始变得有些急躁。这不下半场第一次在中圈拿球组织反击的李新,才往前推进二十米不到,就被波鸿的后腰球员,像砍大树一般直接铲翻倒地。

幸运女神眷顾,被铲倒的李新没有受伤。

莱茵能源球场响起了针对波鸿球员的漫天嘘声。

看着才七十三分钟,就已经跑了14000多米的李新,保守的埃瓦尔德不得不皱着眉头从替补席上喊出了一名中场球员,准备换下已经被严重消耗的李新。

站起身来的李新,并没有急着下场,而是手口并用地对埃瓦尔德和队友们表示,等他罚完这记任意球之后再下场。

按道理,作为新人,不应该拒绝主教练的决定。可在李新起身的那一瞬间,他心中突然升起一个强有力的感觉。

“我能!”

李新在球前站定后,他先佯装着跟人墙两边埋伏的队友不停地眼神示意,然后助跑、起脚、打门。

平地起惊雷!

李新这脚三十五米开外的任意球,是一个半高球,看似没有任何威力,却如闪电般穿过了起跳后的人墙缝隙,更令人惊叹的是,在穿过人墙后。原本高速奔向球门的足球,突然下坠落地反弹。

又一次竭尽全力的波鸿门将,只能再一次眼睁睁地看着皮球从他指尖滑进球门。

“吼!……”

莱茵能源球场,吼声撼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