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人才的妈也是人才46(1 / 2)

交易已经达成了,宝音便带着阿都沁和阿兰离开,给刘三一家留出说话的空间。

刘三赶紧将老娘给扶起来,跪的时间长了他怕他娘受不住,一旁木讷妇人见状也赶忙上手帮着搀扶。

刘老太太身子硬朗,撇开儿子儿媳妇自己就站起来:“诶呦我这老腿啊......儿啊,青原人走了?你们这是谈妥了?”

“没事了娘,王女跟儿子谈了笔生意,现在都已经谈妥了。”刘三帮刘老太太锤着腿。

“诶呦那你还给我锤什么啊,谈妥了就快走吧!生意做不做都不重要,先把命保住吧!青原人也太吓人了,一不留神脑袋就没了!儿啊咱们回大楚,这破地方咱再也不来了。”

“三儿媳妇,许大夫,拿上东西咱们走。”

刘老太太活动胳膊腿,招呼儿媳妇和刘大夫就要往外走。

几人连忙跟着刘老太太往外走,可刘三却站在原地没动。

“娘。”

“啊?”刘老太太回头看他。

“儿子不孝。”刘三扑通一声就给刘老太太跪下了。

“儿子给您留下人和银钱,您和王氏带着宝儿,等儿子回来接您。”刘三哐哐哐就给他娘磕了三个响头。

刘老太太懵了,木讷妇人王氏也懵了,刘宝儿好奇的看着他爹,许大夫则提着药箱站在一边尴尬地不知如何是好。

刘老太太最先反应过来——敢情她儿子这是把妻儿老娘押在这才脱得身?!

“你个丧良心的不孝子!为了赚钱为了活命,你连个自己媳妇儿子老娘都不要了!”刘老太太上前就给他一个大嘴巴,王氏没反应过来却还是连忙上前阻拦。

刘三不躲不避挨了嘴巴,“是儿子对不住您,您要打要骂都行。”

又冲着王氏说:“青原条件苦,你照顾好娘和宝儿,有什么委屈尽量忍下来,只要人活着其他就都不重要。快则三月慢则半年,忍一忍,等我回来接你们。”

他又磕了个头:“是我对不起你,我今天对着死去的爹发誓——刘福有这辈子不论如何,妻子都只有你一人,我若富贵,你定然共享!”

说罢起身就朝外走去,路过一脸懵懂吃着手看他的刘宝儿他脚步一顿。

“爹~”刘宝儿抬头看着他。

刘三狠下心来没去摸他脑袋,拉着许大夫出了堂屋,任凭堂屋内刘老太太和王氏如何哭骂,仍是头也不回的走了。

清点药材封箱装车,刘三叫人捧上一大一小两个匣子呈给宝音。

“小人这一去许久,家眷连着家仆在驻地暂住些时日实在是劳烦王女,这一盒黄金是小人的一点心意,请王女千万要收下!”

刘三拱手,态度十分诚恳。

宝音叫阿都沁将盖子掀开,大箱子里金灿灿的金元宝差点晃瞎宝音的眼。

我靠!这么多钱!

宝音勉强维持住冷静的样子,强迫自己将视线转到旁边装着白银的小匣子那边。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

刘三的腰弯的更深。

“小人母亲上了年纪,儿子又尚且年幼,身边就多留了一些仆从。小人的家眷劳烦王女照看已是十分过意不去,家仆的吃穿用度自然没有脸再给您添麻烦。不过因为家母还在气头上不愿意见小人,所以这一匣子白银,只得劳烦王女转交给家母,希望能够得到家母一点谅解。”

宝音拿起一锭金元宝和一锭银元宝放在手里看了看,半晌抬手将银元宝放了回去。

她对着刘三倏尔一笑:“刘掌柜放心,这些白银定然一个不少的交到刘掌柜家人手里。哦对了!我突然想起来有一处空院,里面打扫打扫就能住人。外族人不能住在驻地里,但那里离我住处不远,我会吩咐人关照一二,定然不会委屈刘掌柜的家人。”

刘三这才放下心来,再三道谢后,与宝音作别,带着车队和剩下的人马踏上了返回楚国的路。

看着刘三的人马慢慢远去,宝音随手将一锭金元宝丢给阿都沁。

阿都沁一把接住金子乐了一下,但随机又皱起眉头:“主子,这个刘三什么意思?金子给您,银子给他家人?”脑子有问题吧?

宝音招手带人往回走,手背在脑后随意的说:“这才是刘三的聪明之处。若不如此,他怎么能够确保他阿妈拿到钱呢?”

扫了一眼战战兢兢抬着金银的楚人仆从,宝音继续用青原话跟阿都沁说。

“这些金银应该是他现在能拿出来的极限了,一箱金子换我一个保证,他还算是有点良心。”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虽然不多吧。”

阿都沁一边摩挲着金子一边想着宝音的话,突然噢了一声。

“噢!主子,他这是讨好您?求您保护他的家人。”

“嗯哼。”宝音眯着眼睛,脚底下踢踢踏踏踢着石子。

“只要我能嘱咐一二,就给他家人免去太多麻烦。这一箱银子能不能到他阿妈手里根本不重要,或者说,在他回来之前不重要。”

“若是我遵守约定转交了,就代表我对他家人没有恶意;若是我把银子也扣下了,我认为他家人手里没钱,自然不会再去刁难。”

说白了就是笃定宝音不是坏人。

阿都沁裂了咧嘴,“这人这么狡诈,他定然还是私下里留了银钱的。”

“狡诈才能为我挣来更多的钱财。”宝音不置可否。“无所谓了,我们也没想害人。你上点心,去叮嘱一下别让人伤害她们,刘三这个人对我们很重要。”

“银子先放我那,找个机会私下里给刘三的阿妈。其他人你带过去吧,具体怎么着你安排。”

阿都沁将金元宝往怀里一揣,利索办事去了。

刘老太太本名刘翠花,是穷山村沟一个普通女人,嫁给同村的庄稼汉,婚后生了福贵、福荣、福有三个儿子。一家子过得不算富裕,但好在她男人是十里八乡一等一的种田好手,日子终究也不算太差,甚至勒紧裤腰带,还能供养儿子读书。

楚国重视文人,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刘翠花和男人就指望儿子们以后不用再像他一样在地里刨食,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

可惜他们遇上了饥荒。

那几年饥荒的可怕刘翠花从不敢细细回想,但自家男人和二儿子福荣却死在饥荒里,只留下她和福贵福有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原本懂事听话的儿子们也不省心,不知怎么一下子变了心性,不光说什么都不读书了,还一门心思要去做生意赚钱。

可商人在楚国的地位,还不如种地的呢!

无奈他们是死了心就要赚钱,任她如何打骂都不回心转意,兄弟俩甚至趁她夜里熟睡,收拾点衣服就一起跑了。

失了男人和儿子的刘翠花孤零零一人差点就不想活了,可她又实在拉不下脸就这样去见男人,到时候见了男人,问她家里地的收成怎么样?儿子们娶妻了没有?这她怎么回答?

于是她强撑着活下去,自己照顾着家里的地,一边让同村有出远门的人帮自己留意,若是见着儿子们帮她带个话——就说她死了,有良心就回来给她奔丧。

嘿,还真找到了!

跑出去时候是十几岁的半大小子,找到的时候已经二十来岁小有家财的商人了。

兄弟俩齐心协力,做起的小买卖在落后的穷山村来看已经是富商老爷了!

刘福贵和刘福有衣锦还乡了。

兄弟俩穿的人模人样,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回来奔丧,本事打算一进院门就扑在老娘棺材上哭灵,可没想到家里张灯结彩处处贴红,大红的喜字让兄弟俩直接就懵了。

然后同村人口中驾鹤西去的老娘雄赳赳气昂昂带人冲出来,把俩人一围就亲自表演了一出“生擒不孝子”的戏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