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没钱寸步难行62(1 / 2)

阴霾的苍穹之上,层云叠嶂。刺骨的冷风吹来,纷纷扬扬的雪花从浅灰色的云层中簌簌地往下掉,渭水两岸,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

长安城,安西将军府,前殿。

一席裘袄的刘义真端坐在东堂的翘头案后,翘头案上堆放着十数卷简牍。

“桂阳公,臣等商议后,认为折冲府招募府兵及征调出战,为保万全,可由安西府奏请朝廷,颁发专门的兵符和敕书。并由安西将军府所领州刺史与折冲府将官堪合后执行。”

翘头案左侧,坐在王镇恶之下的王修,向着刘义真说道。

今日的东堂两侧,坐满了安西将军府的文武大臣,包括杜骥等五人,他们都是为折冲府设立一事而来。

自确定设立折冲府以来,连着数日,刘义真都未曾踏出长安城半步。这些日子,他每日里都在同安西将军府一应文武商议折冲府之事。

听得王修所言,刘义真眉头微微上扬,眼中划过一抹惊讶。

记得那个时空的唐朝历史上,若要调发府兵征防,与如今王修所言之法几近相同。

望着东堂中的一众文武,刘义真在心中不禁感叹,折冲府是在自己超越这个时代千年见识的前提下,提前二百年提出。

而两侧这些个文武官员,却能根据实际,提出兵符、敕书这般与折冲府征防相符的方案,这种见识,刘义真也不得不深感佩服。

“以兵符、敕书堪合后征防,确实是保证府兵不被滥用的最好之法。”

刘义真很是赞同的说道:“如此,便奏请朝廷,制作折冲府征防所用的铜符,以鱼为形制,称‘铜鱼符’,与敕书同时使用。”

“诺!”

“桂阳公,末将等也有提议。”

坐在左手第一位的王镇恶向刘义真拱手道:“有关折冲府府兵的兵员之数,末将等认为可参照晋初王国置军来确定。”

刘义真听得微微点头,看了眼王镇恶和诸将道:“参照王国置军并非不可,然关中之地因为战乱,户口之数不能定。可能有些郡人口很多,有些郡人口很少。”

“若全部按照王国置军,分大府、中府、小府,某些郡县可能募千人都难。”

“折冲府初设,关中又为胡人所觊觎,所辖之地,可据实际情形调整,不能全以均数。府兵人数,每府暂定为两千五百人。”

“萧关以南,武关以北,天水以东,潼关以西,包括长安在内,可设五府。五府之折冲都尉、果毅都尉人选,别将、长史、兵曹参军人选,就由诸位爱卿商议后提出。”

底下诸文武听得互相看了看,而后向着刘义真拱手道:“遵命!”

这桂阳公,治军治政的手段愈发成熟,说话做事,完全不似十岁儿。

宋公让其多看、多问、多学,日子再长一些,恐怕谁都压不住。

“桂阳公,下官这里还有一事!”

坐在右手第一位的杜骥朝刘义真拱手道:“折冲府造府兵名籍,评定优劣,是否申送安西府?”

“自然!”

刘义真说道:“不仅府兵名籍,评定优劣要申送安西府。日后府兵三年内的宿卫、征防、差遣、调用情况,都需要造册送之安西府,如此便于管理。”

“诺!”

“桂阳公,末将这里也有一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