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历史的车轮滚回来了(2 / 2)

“臣推荐王仲德!”

傅亮随即解释道:“他勇冠诸将,本就是北人,又是符秦重臣王苗之后,于长安素有威名。”

“若他镇守长安,定能北击西虏,东驱北寇,关中诸郡望豪右亦不敢造次。”

刘裕听得微微低头思量着傅亮的建议。

站在刘裕边上的刘义真这会儿却是急了,连忙伸手扯了扯刘裕的衣袖,然后眼巴巴地望着刘裕。

那意思就是在说,阿父镇守长安让我来!

刘裕看着自家爱子幼稚的模样,怜惜地笑了笑道:“镇守长安乃军国大事,你先听着。”

言罢,也不管刘义真嘟着小嘴,委屈巴巴地模样,看着傅亮摇了摇头道:“仲德孤还有另外的安排,他不能在长安。”

“如此,臣推荐一人,王征虏!”

郑鲜之说道:“王征虏乃王猛之后,又是他率军攻破的长安,受降的姚泓。自入关以来,王征虏于关中威名甚重,由他镇守长安,关中当是无虞!”

“臣也赞同王征虏镇守长安!”郑鲜之话刚落,谢晦也表示了赞同。

刘裕听得眼角微微动了一下。

在他的心中,他也属意王镇恶镇守长安。

不仅是关中王氏于长安素有威名。

更重要的是昨夜他让刘荣祖查的事,今早已经有了消息。

王镇恶虽然藏了姚泓的御撵,却只是为了御撵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全部刮摘之后,御撵被他丢弃在了宫墙下。

此人仅是贪财而已。

“王镇恶可以!”

刘裕道:“用他镇守关中,各方当无话可说。”

“不过王镇恶毕竟是武将,治理地方还有所欠缺,孤想给他配一人为长史。孤的谘议参军王修,三位卿家意下如何?”

三人听得齐齐点头。

傅亮道:“王谘议与王征虏一般,都是符秦大臣之后,其祖王攸于京兆更是名声远扬,若王谘议为关中长史,关中百姓定然乐于接受。”

刘裕听得微微一笑道:“孤以命人去洛阳,让王修赶来长安。”

此前洛阳收复,刘裕命其与毛修之一道修理洛阳。

“还有!”

刘裕道:“为防薛辩有二心,孤东还之时,于河东也有人选。彭城内史刘遵考,三位卿家以为如何?”

听到刘遵考,三人更是毫无异议。

刘遵考,彭城绥舆里人,今不过二十五,就比谢晦小两岁,是实打实的国戚。

他与刘裕同宗,乃刘裕族弟,起家振武参军。

义熙六年跟随刘裕讨伐卢循,因功封乡侯。

见三人没有异议,刘裕又道:“此外孤还打算把傅弘之、沈田子、毛德祖、段宏等留在关中,三位卿家对此可有建议?”

三人齐齐摇了摇头,谢晦道:“太尉明察秋毫。”

“不论仲度、敬光、德祖、段宏都是骁勇善战之辈,要么善于冲锋,要么善于守城。若将他们留在关中,定能遏制西虏,北虏对关中的觊觎之心。”

看着讨论融洽的自家老子跟郑鲜之、傅亮、谢晦三人,一旁的刘义真却是急得想要跳脚。

心里直嚷嚷:决定得那么草率吗?这些人除了毛德祖和段宏,哪个能活着走出关中。

历史的车轮难道还是要滚回原位吗?

不行!不行!

刘义真紧紧地握着拳头,在心里不断安慰自己道:“不急,不急,还有两个多月,一定有办法,一定能改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