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河东‘三薛’(1 / 2)

伪秦虽亡,残羌势大,刘裕急令沈林子追讨也属正常。

刘义真却是不担心。

自王镇恶,沈田子、沈林子兄弟攻破长安以来,三人于长安威名日重。

特别是沈林子,入关作战,常身先士卒,率大军连战连捷未有败绩,三辅为之震动。

长安还未平定,关中豪右望风请附。

其中势力最大者乃蜀地迁于咸阳之李嫣,率宗人童仆三千余归降。又有不被姚氏重用的孙妲羌杂夷,以及与姚泓不谐的泓之亲属,尽相归降。

刘裕曾称赞沈林子绥略有方,并颁赐诏书予以褒奖。

历史上残羌西逃,为沈林子击溃。

“再传令诸部!”

待沈林子离去,刘裕仍不放心,有些坐不住,站起身看向郑鲜之道:“让他们务必严防西虏赫连勃勃,莫让赫连勃勃有机可趁。”

“诺!”

大军兵临长安以来,西北的赫连勃勃就不曾消停。

趁伪秦为难之机,出兵占领了岭北最重要的镇戍,安定。

如今岭北五郡,即关中以北甘泉山、龙门山、梁山、仲山、九峻山、嶻嶭(jienie)山以北,包括安定在内,北地、新平、平凉、赵兴尽皆降了赫连勃勃,关中以北无险可守。

刘裕虽相信自己的威名能镇住赫连,但凡事都有万一。

“阿父莫忧!”

刘义真看着稍显心忧的刘裕,起身拉着他的手,安慰道:“沈中兵不败战将也,威名远播。西逃羌人又多老弱残兵,若与沈中兵相斗,定不堪一击。”

“又关中之地,豪右郡望尽皆归附。庶民百姓,感恩王化,安居乐业。”

“西虏赫连,虽一时之枭雄,比之阿父终究差上一些。”

“我军兵锋正盛,阿父又在长安,赫连纵然有心,摄于阿父威名,亦不敢南下关中。”

“哈哈哈!”

刘裕听得轻抚着爱子肩膀,豪迈地笑道:“吾儿所言,倒是中肯。孤自起兵以来,南征北伐,灭英雄无数,今日竟为一群残羌而忧虑,着实可笑。”

说着,刘裕恢复了往日俾睨天下,傲视群雄的自信,笑着对王镇恶几人道:“走,去宣室阁,会一会名震河东的‘三薛’。”

宣室阁位于宣室殿以东,汉以来,皇帝常于此宴请亲信重臣。

薛辩自河东来,既然人家‘诚心’归附,自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设宴款待,授其宰任,便是最好的安抚。

晌午时分,以琅琊王司马德文为首,檀道济、谢晦其次,数名文武于后,踏上宣室殿外的石阶,向着宣室阁快步走来。

宣室阁内,刘裕并王镇恶、沈田子、郑鲜之、傅亮等文武早已到来。

稍有闲时,刘裕命人在殿中摆了几案、笔墨和纸张,叫来著名文士参起居颜延之,观他书写诗词。

作为名噪江左的大才子,颜延之不论诗词歌赋皆信手拈来,一手好字也让人惊艳。

刘义真这会儿也看得入迷。

果不愧为名留青史的文学大家,富饶美丽,气势雄浑的关中山河,在其华丽的辞藻下,尽览无余。

奈何处世为人差了些,又不晓为官之道,不然也能招入帐下用上一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