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二姓三望共聚归藏山53(1 / 2)

翌日。

崔思就备好了车架,带着自家的护卫,随着谢院主的弟子踏上了去归藏山的行程。

坐在自家的马车上,崔思在回忆着昨晚与父亲的话。

“父亲,此次上山之前,还需要与梁国的世家商议一下吗?”毕竟此次上山,崔思代表的是整个南朝的儒宗世家,不单是他们崔家。

“大事不可议之于众,归藏山离他们太远了,此事还是不能让他们知道为好,免得在节外生枝。”

“思儿,你要记住,梁国毕竟不同于北朝。在北朝儒家为显学,儒宗势力遍及北朝。在梁国我儒宗本就是势力微弱。此行切记要隐藏行踪。”崔梁在崔思临行前特意叮嘱道。

归藏山,离梁国太远了,对于归藏山的影响除了知道二叔是礼院院主,其他的就很模糊了。

此行上山,到底要怎么做!父亲并没有讲,只是叮嘱了一句话“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局外人。”

“我们不需要支持二叔吗?”崔思也是不解的问道。

对于那件事情,按照父亲所言二叔已经是默许了,那么在归藏山的事情上难道不应该支持他吗?

“我们的沉默就是对你二叔最大的支持!”崔梁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沉默?支持?”现在的崔思无论如何也把这两个词联系不起来。

......

就在崔思还在路上赶路时。

先到达归藏山的不是距离最近的王琰,也是靖河崔氏的崔景。

崔景到来之时,归藏山在山的院主具皆下山迎接,声势好大。

崔柱、伏绾、宁白骜、谢颖携一众弟子具皆在山脚下迎接崔景的到来。

“今天来人是谁呀?在山上的院主都来了,山上不当值的弟子也来了,恐怕哪一家的国主来了也就这排面吧!”人群中有弟子小声议论道。

“国主?那也得看哪一国的国主!就是蜀国、凉国和燕国这样国家的国主来了未必有这样的排面。今天的来人可不简单,乃是我们儒宗的架海金梁一样的人物。”

“今日来的是靖河崔氏的当代家主崔景,如果不是当年要继承家业,今日的首座院主就是这位,现在的诸位院主在他当面也要称呼一声‘大师兄’。”

正说着呢,远处的马车渐渐近了。

等到一人下来马车,崔柱、伏绾、宁白骜,谢颖四人起身向前,拱手行礼道:“大师兄。”

崔景看到来人,又看道院主与弟子具在的场面,连忙摆手开口道:“今日真的是太过了,已然是外门中人,当不得师弟们如此大礼。”

“大师兄虽然是外门中人,但当年的传业授艺之情尤不敢忘。”崔柱向前开口道。

崔景心中略微苦笑,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木讷的小子也知道“开口不打笑脸人”的道理了。今日这么盛大的场面,看来是想堵上我的嘴呀!

“看来王琰还没到吗?他这离得最近的没有来,我这离得不近的却先到了,看来是我心急了吗?”崔景开口自嘲道,一点也没有掩饰与王琰的串联。

“他现在是一国之丞相,每日里政务缠身,茂陵崔氏离着归藏山又远,他总不能一直在这等着吧,总是要以国事为重的!”

开口的是宁白骜,平日里性格粗狂的他,今日的话里酸溜溜的,看似是在为王琰说话,实际上有些绵里藏针,意有所指。

崔景自是听出了宁白骜的意思,只是没有揭下话来,而是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

然后,宁白骜那不算白皙的脸色刷的就红了下来,果然,这种话里有话、阴损别人的事情,还真有点干不来。

“不管怎么样,这些年真是苦了你们了!”崔景先是开口安慰道,紧接着又来了一句:“但也太过了!”这一句是批评。

安慰是因为他知道崔柱等人自夫子去世后,一直是苦苦的维持局面,在独吞苦果。

批评的是太以归藏山为中心了,将儒宗世家置身于外,才有了王琰要上山逼宫的局面。

“师兄勿怪,本以为此次寻访会像前两次那般容易,但是却波折丛生弄出了如此局面。”崔柱只能在一旁含糊其辞的解释道。

崔景闻言便知,崔柱有意遮掩,不能在这大庭广众之下细说,也就打消了继续询问的念头。

......

与此同时。

魏都。

平城。

平城距离归藏山不过是骑兵一日的路程。

今早,崔景到了归藏山,当晚王琰就收到消息了。

“爹爹为什么不早去呢?”有一清亮的女声响起,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正是王琰的女儿王妤。

今日来人报信使,王妤也在一旁,正好听到了。

王琰听到女儿开口,心中不由得苦笑,自己这个女儿平日里不爱红妆、女事。反倒是对这男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倍感兴趣,可惜不是男儿身,否则王家又有了一栋梁之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