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建造营寨29(1 / 2)

自从当日孙大叔的劝解后,韩易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包袱。现在他只想把青羊村建设的更好,走向富足安康。

青羊村目前的出路还是制盐,上次猛虎袭击之后,死了六人,制盐就被耽误一段时间。

现在,韩易终于从沉重的思想包袱里面走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大家再次上山。

不同于上一次的五十多人,这一次只是二十多人,因为青羊村的青壮劳力就那么多人,不可能都把人带走,还有就是上次的死人,确实让一批村民心生余孽,毕竟日子虽然苦了点,但是也还过的去,总比上山丢了性命的强。

韩易对此也不会强求,他也不会怨怼这些人什么?毕竟有句话“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世人通常用第一句激励自己和别人,但是后面的三句才是要警醒世人的。

安排好事情后,韩易又再次带人上山,这一次的队伍人少,而且已经轻车熟路,比上一次更早的抵达。

上一次收拾出来的场地,变化不大,很多设施还能够使用。

吸取上一次的教训,这一次第一件事不是开工制盐,而是要伐木建寨。

所以这一次带来了不少的伐木工具。

晚上按照旧例,在营地的周围布置上陷阱,然后布置次日的任务。

先把营地周围一百米的范围内的树木全部砍掉,清理出一片空地来。

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一伐木的木料可以作为建立寨子的木材,还可以用作后面熬盐的柴火。二就是视野开阔,可以提前发现野兽的踪迹,避免有猛兽的入侵,失去了可以隐匿的屏障自然而然的野兽就会少上很多,猛兽出现的概率也就降低了。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住的问题。

现在大家在山上,住的是简易材料做的帐篷,少数富裕的人家用的是兽皮,大部分用的是桦树皮做的。

现在已经是冬日了,帐篷短期住还可以,每日里也必须笼着火堆。况且帐篷到底是漏风,冬日里夜晚的山风是最刺骨的,长期下去住帐篷是不行的。

如果现在建造木屋。但是木屋费工费料,现在的密封技术,防风效果不一定好。

就在此时韩易想到了前世刷视频时经常看到的庇护所的建造,最简单的地窨子也就一两天的功夫,现在自己人那么多,建几个大一点的半地下式的土木混建的庇护所,也不过是四五天的功夫,正好在冬天也不怕漏水问题。把冬天过了是没问题的。

想到这里韩易当即就把大家招呼到身边,向大家说了自己的想法,虽然是第一次听说,但这种东西胜在简单,而且队伍里的许多人都是熟练了的泥瓦匠,当即就明白了韩易的意思。

吃完午饭后,韩易就选好了地址,是一个背风的缓坡。

缓坡的地方不小,足够同时开建四间容纳五六人的小屋,正好可以让此行的人全部住上。

第一项工作就是挖土,挖出土坯,整理出屋子的雏形。好在这一次为了修建炉灶,工具带的也齐全。

就这样干到了晚上,总算把两间屋子的土坯形状给挖了出来。

晚上没有白天太阳的照明,一切的工作自然要停止,每个人都围坐在火堆旁边,贪婪汲取着眼前的热量。

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对火的一面都炙烤的有些疼了,后背却依旧是发凉,冰火两重天。

有些人一会就会转个身,就像是给烤肉翻个面,让自己的受热更加均匀。

开工的第一天,进度并不慢,大家的情绪还是很高涨的。

吃的是从家中带来的干粮和肉干,因为要建立稳固的制盐营寨,带来了不少的物资和粮食。

吃完晚饭之后韩易安排完守夜所的人物之后,就和大家一样睡下了。

第二天.

土坯的形状挖出来后,后面的工作就是要立起木桩。

这些木桩是昨天砍伐下来的木头,选取大小合适的修剪去枝丫,裁断成相同长度的木头。还有最重要的一部,用火灼烧,将木材的两端碳化,这样埋进土里能够防腐蚀、防虫蚁蛀咬,这是数前年的经验,不用韩易特地交代,队伍里经验老到的人已经那么做了。

不过一上午的功夫,木头的墙体就已经立起来了。

望着这已具有雏形的房屋,韩易突然想到了一样东西,一样我国北方居民传统的御寒神器。不错那就是炕。

韩易来到青羊村这几年,发现大家根本就没有床的概念,大多是垫上柴草,人就躺在上面,可以说是席地而眠。

冬天的取暖靠的的屋子里面的火塘,所以他过冬的时候,也跟今天一样,一面被热、一面冷,晚上总要冻醒几次。

更不要说在青羊村的时候,柴草也是不好获得,每家的用柴取暖也是有数的,晚上就是强忍着过去的。

好在前世,韩易在网上了解过炕的知识,炕是由灶台、烟道、烟囱三部分组成。最复杂化的地方就是烟道,因为炕的取暖就是来自于烟道。

青羊山上没有现成的砖,好在山上有不少的石头,用石头磊成灶台和烟道,用泥巴、杂草和黄土,弄好烟囱和炕面。

虽然不知道韩易要干什么,但是对于韩易的指挥,大家也不含糊,都是在尽心尽力的去做,有些悟性高的,不用韩易在过多的说明就已经了解了韩易的意思。否则要凭韩易一个人做成一个炕至少要三四天的时间。

等到晚上的时候,第一张炕已经做出来了,剩下的就是烧火烘干以及查看有没有漏气的地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