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收获(1 / 2)

制盐成功人们的热情更加高涨。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所有人就已经起开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有了昨天成功的经验,大家也知道要做什么,该怎么做。

除了关键的关节需要韩易的把控,其他环节大家已经能够独立操作。

如此,韩易变得闲暇了下来,虽然没有事情,大家也不主动安排事情做。大家也不再将他看做是个少年小子,而是隐隐把他视作这个队伍的首领。

当然,队伍里还有一个人无所事事,那就是赵不易。

赵不易全程观看了制盐的全过程,也只是好奇而已,虽然制盐的秘密事关重大,价值千金也是不为过,对于归藏山易院之主来说,还有没到可以自降身份的程度。

解开这一秘密的韩易,才是吸引赵不易的关键。越来越神秘,越来越琢磨不透。

韩易现在没有时间在理会赵不易在想什么?

只是知道赵不易不会阻碍他们制盐,这就足够了。

接下来的几天,韩易和孙大叔这十一人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制盐的大业中。随着技能法人醇熟,每日制盐的产量也在上升。

第二天,制盐十斤。

第三天,制盐十五斤。

第四天,制盐二十斤。

以后每天的制盐产量都稳固在二十斤左右。

经过了半个月的忙碌,积累了近三百斤的盐。这些盐在以前足够青羊村用上一年了。

直到把带来的装盐的口袋装满,日夜不停的熬盐,把村长家的那口锅都熬坏了,才罢休。

带着熬好的盐,回到村里,先是到了村长家里。

村长手捧着白花花的盐,双眼噙满了泪花,哭的像个孩子一样。

年过半百的老村长,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盐。

韩易说的制盐的手艺是真的,青羊村掌握了这个秘密,以后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虽然是有了盐,但是不能公开到外面售卖。

盐铁是朝廷专售的货物,私人贩售是犯法的,是杀头的罪过。

不过这年头,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凉国朝廷的影响力也仅限于夏县县城。

在夏县的周围更多的是不受朝廷管束的山民和活不下去落了草的土匪。

现在有了盐,是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去夏县贩卖的,那是自投罗网,所以最好的选择是和周边的山民以物易物。

望着白花花的盐,村长决定留下一百斤,青羊村自己用,剩下的两百斤全部拿出去售卖换货。

村长决定自己亲自带队,而且先到周边的几个村子。

第二天,将熬好的盐绑在车上,盖得严严实实,村长就带队出发了。

这次只带了韩易和孙大叔。人多了就太扎眼了!

·第一个村子是离村子十多里的临溪村。

临溪村因为临这一条小溪,有了水源,再加上小溪两岸的土地肥沃,所以盛产粮食,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这个村里的村长,是青羊村田村长的老相识。在临溪村里卖盐是绕不开他的,而且卖私盐这些事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临溪村的林村长正好是村里的首富,有实力吃的下一批盐。

“老田,今天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