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魏国女帝(1)(1 / 2)

……

魏国女帝,本姓叶,名叫叶琳,本是凉国一支偏远宗室的孤女。十八岁那年,被当时的魏国明帝元膺选为魏国储君平城王元炜的王妃。

二代夫子辅佐秦国剪灭北方诸国,然后秦国之主穷举国之力南征南朝,意图一统天下,不过在各方势力的联手狙击下,最终是功败垂成,功亏一篑,自己也是身死而国灭,北方重新陷入了,分裂割据混战的局面。二代夫子王猛也意识到江湖势力的重要性,于是在儒宗世家的帮助下创建了归藏山。

在多年的战乱中,北方代地的代国逐渐崛起,到了太武帝元涛的时候,将国号改成魏,后人称之为魏太武帝。受到了当时三代夫子崔浩辅佐,在三代夫子崔浩的辅佐下,逐渐消灭北方的割据势力,一统北方。三代夫子所在的崔氏一族,也因此成为了当世的顶尖阀门。

随着三代夫子和太武帝的逝世,魏国的统治者也已极快的速度开始腐朽堕落,奢靡无度,崇佛好道,最终酿成了六镇之祸。

在六镇之祸中魏国皇族元氏被屠戮殆尽。当时魏明帝元膺在南梁为质子,见到魏国如此惨状,向当时南梁武帝借兵六千,在白袍将军的带领下北上复国。最终收复平城旧都建立了今天的平魏。

原来的魏国也分裂为雍周、东齐、北燕。

明帝没有子嗣,也因为在战场上受伤没有办法生育子嗣。当时魏国的皇族除了明帝元膺之外,就只剩下他的侄儿元炜。

明帝立元炜为储君实在是无奈之举。

元炜之父因为明帝而死,元炜幼年时候被明帝派往北燕做质子,直到明帝意识到自己实在是无法生育子嗣后,才不得不把侄儿元炜从北燕接回来。

明帝要利用元炜的身份作为国本,稳定国内的政局,同时也要提防元炜做大反噬自己,所以只是加封为平城王,并未封为太子。将国都平城受封给他,意在向外界表明对他的重视,没有封为太子,没有给他正式继承人的身份。

元炜,同样是痛恨明帝,一是因为父亲因明帝而死,二就是恨他幼年派己为质子。更要命的是元炜胸无城府,媚外贬内,喜好淫乐,残忍嗜杀。

胸无城府:恨明帝却不懂得隐藏,曾经当着明帝的面说“老狗,尔死之后,必将尔抛尸郊野”,明帝大怒,但也只是将元炜杖责一顿,没有杀了他。

媚外贬内:当时各国,北燕之主最善领兵打仗,是当时少有的兵家,元炜在北燕为质子的时候,受其影响很深,深受元炜崇拜,以之为师,贬低国内的将领。与军方关系不睦。

喜好淫乐:经常和下属聚众淫乱(好群啪)

残忍嗜杀:对于侍寝女子从不留第二夜,经常是无端杀戮。对于身边的侍从也是经常随意打杀。

明帝于平城王元炜的矛盾之深不可调和。

魏明帝虽然不喜欢乃至想要杀了元炜,但也是无可奈何。

因为明帝知道一个国家继承人的重要性,特别是只有一个继承人的情况下,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存亡。所以对于元炜,明帝也是投鼠忌器,只能是限制平城王的权利,不给予实际权利。

所以,等到元炜到了成年纳妃的年龄,明帝千挑万选,特意选择了凉国一支偏远宗室的孤女---叶琳。

元炜继承人的身份,天然决定了他有权利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

在国内无论是与哪家世家大族之女联姻,都会迅速集结成自己的政治势力。

与其他国家的皇族联姻,就更麻烦,容易形成他国干涉的把柄。

明帝选择叶琳做平城王妃,就很好的规避了这两个问题。

首先,凉国偏远宗室孤女的身份,表明了叶琳与魏国国内势力的没有牵扯。

其次,凉国与魏国交好,但是并不接壤,中间隔了个雍周,就意味着凉国缺乏干涉魏国的能力。同时叶琳的身份,也注定她在凉国得不到有力的支持。

对于平城王元炜来说,他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那就是魏国唯一继承人的身份,这也是他唯一可以依仗的。所以,他知道无论是有多胡闹,只要是没有突破底线他都可以安然无恙。

他为什么喜欢杀戮侍寝的女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