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重启丝绸之路36(1 / 2)

朱棣当然知道丝绸在西方各国有多珍贵,世人只知道他五征漠北,修永乐大典,是位文治武功的帝王,事实上他的商业才能一样出类拔萃。

布帛、丝绢、棉花绒和果钞成为大明赋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在永乐一朝完成的。

瓷器更是在永乐一朝走向最鼎盛时期。

洪武年间景德镇仅有官窑二十座。

但在永乐一朝,景德镇的官窑发展到五十多座,数量翻了一翻都不止。

当时的大明可是连续经历两任武帝与连年的战乱,并未得到休养生息。

要知道无论是收复安南,还是五征漠北,又或者是派遣郑和下西洋跟编纂永乐大典,这些都是需要海量白花花的银子来支撑的。

而朱棣却硬是撑过来了。

换句话说,朱棣如果要是没当皇帝,他绝对是个商业鬼才。

“我只是没想到这个亦力把里竟这么富有,他们的军事实力怎么样?”朱棣看向伯颜帖木儿问道。

“呃,大汗你问这个,不会是想出兵亦力把里吧?”伯颜帖木儿听得一愣,连忙劝说道:“这是不行的,即便亦力把里算不得一个帝国,但也很强大,无论是地域还是实力,都不是我们短时间能够打败的,而且限山隔海,大雪封路,要打亦力把里的时机也太不成熟了。”

朱棣面无表情点了点头,刚他是真有想过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直接就攻入亦力把里了,但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太现实,先不说瓦剌不会会跟着他这个没威望的大汗疲师远征,就算也先愿意支持他,那条件也一样不成熟。

主要还是瓦剌的实力不足。

亦力把里的统治者与北元方面也有矛盾,双方打了几十年了都没有灭掉对方,这时候瓦剌刚缝大败。

冒然出兵是谁打谁都说不定。

“嗯,我暂时不打亦力把里,现在我们要先休养生息,伯颜帖木儿,既然你说那百车的绸缎运到亦力把里,能换回至少千车的棉花跟布匹,那本汗派你去出使亦力把里如何?”朱棣抬眼看着伯颜帖木儿道。

“这...”伯颜帖木儿偷偷向也先看去,他当然不愿意接这样的任务,倒不是怕,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亦力把里就算对北元势力再敌对,也不会直接宰了瓦剌派过去的使者。

伯颜帖木儿不愿意去是因为他在瓦剌的地位很高,不算脱脱不花这个傀儡大汗,他之前在瓦剌是仅次于也先跟阿剌知院的隐隐第三号人物,让他出使亦力把里绝对是在降职使用了。

“你不用看太师,今后两年我们大方向是要休养生息,要休养生息就需要大量的钱,钱不会自己从地里长出来,本汗要重开丝绸之路,这个出使西域各国的大使实在是太重要了,只有交给有分量的人本汗才放心。”朱棣在也先开口张口之前就说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