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八大环境公害,一半都在日本(1 / 1)

岛国人看着经济发达实际上很多都是用污染环境作为代价换来的。他们做的污染环境危害世界的事情可以说是一件又一件。下面我就来说说日本人还干了那些危害世界的事情。

日本人的“疼疼病”让人动不动骨折。1955年8月,日本神通川下游的富山县熊野村医生萩野昇接受了《富山新闻》的采访,他介绍了一种令患者痛不欲生的疾病,并表示护士们将这种病人称为“疼疼患者”。于是,《富山新闻》首次在报道中将这种疾病命名为“疼疼病”患上“疼疼病”后,患者的肾脏功能受损,初期可能会出现多尿、口渴等症状。肾脏损伤会导致骨骼所需的营养物质流失,骨骼变得非常脆弱,受到一点外力就容易骨折。因而这种病也被人们称为骨痛病,轻微的身体运动、打喷嚏、被医生抬起手臂检查等动作都可能导致骨折,有的死者经解剖被发现浑身骨折73处,可以想象其痛苦程度。患者最后会感到全身剧烈疼痛,卧床不起,无法进食,衰竭而亡。骨痛病发病还与妊娠和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因此绝大多数发病者都是女性。最初,医生认为骨痛病的病因是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但后来研究人员在患者的骨骼、内脏以及神冈矿业排放的废水、河水中检测到了镉。经过进一步调查,人们发现神冈矿业为了降低成本,一直将废水直接排放在神通川内。而神通川是当地人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的水源,于是镉通过稻米、蔬菜和饮用水不断进入人体,导致人们患病。1968年5月,厚生省宣布骨痛病是慢性镉中毒引起的骨软化症,镉由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业排放。骨痛病成为日本政府认定的公害疾病,被日本列为四大公害疾病之一。

日本人的工业哮喘病,“四日市喘病”源自满天臭气。上个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仍处于战后复兴时期,三重县四日市决定在原海军燃料生产设施的遗址上建造一个名为石油化学综合工厂的大规模工业园区。起初,四日市居民倍感兴奋,因为四日市可以借此成为日本领先的石油化学工业城市,那些拔地而起的烟囱就是经济复兴的象征。然而意想不到的环境问题出现了,城市开始弥漫臭气,排入海洋的废水让海鱼也散发异臭。东京筑地市场不再接受四日市附近海湾的臭鱼,曾经渔业发达的盐浜地区、富田地区和富洲原地区的渔村受到极大影响。不过在这一系列的污染中,工厂废气造成的伤害最为严重。四日市的综合工厂使用了硫成分较高的原油,该原油含有大量会对气管和肺部造成损害的二氧化硫物质。1959年开始,四日市综合工厂群附近的盐浜地区哮喘患者迅速增多。由于这种病的症状不同于普通哮喘,因此被命名为盐浜哮喘或四日市哮喘。

米糠油污染事件导致胎儿异常,这是非常悲惨的。1968年3月,日本的九州、四国等地有几十万只鸡因饲料中毒而亡,但当时没有弄清楚鸡中毒的根源,事情也没有得到进一步重视。1968年6月至10月,先后有来自4个家庭的13位患者因皮肤患病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求诊。患者症状为痤疮样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淀、眼结膜充血等。由于患者以家庭为单位发病,初步推测患者食用过相同的食物,与米糠油有关。在3个多月内确诊325名患者(112户),平均每户2.9个患者。此后各地患者逐年增多,福冈、长崎两县增长最明显。到1978年12月,日本有28个县确诊1684名患者,到1977年已有30余名患者死亡。调查发现,九州大牟田市一家粮食加工公司食用油工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为舍本逐利,在脱臭过程中使用了多氯联苯(PCBs)。因生产管理不善,PCBs混进了米糠油产品。随着受污染的米糠油被销往各地,人们纷纷中毒生病。生产米糠油的副产品被制成家禽饲料出售,造成大量家禽死亡。米糠油中毒的患者免疫系统受损,极易生病,患病女性也很难受孕。此外,受污染的米糠油还会严重危害胎儿,有些准妈妈被米糠油对健康有益的广告吸引,特意食用这种油,却因此生下全身黑色或紫色的婴儿。

一位名叫出田阿生的女士生于1979年,她的母亲在15岁时曾因米糠油中毒。出田阿生的兄弟姐妹都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指甲经常脱落变形。出田的母亲直到患病43年后才被承认为米糠油事件的受害者,出田本人在2018年被认定为受害者。

这让人想起了10多年前的三鹿奶粉事件,这种背景的发生受害的还是底层人民群众。希望现在的岛国人好自为之,天道轮回报应不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