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作坊62(2 / 2)

   只是她一时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便问起了金大:“金叔,你手下有没有适合在书局当伙计的人?”

   金大摇了摇头:“福满斋除了账房和我,识字的都没几个,怕是在书局做不来的。”

   除了金大,宋玉善也不知道再去找何人推荐了。

   她从小跟着父亲管自家的产业,认识的人虽多,但真正相熟,了解的比较深的却很少。

   能信任的,都早已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予以重用了,之前不考虑伙计的事,也有无人可用这个缘故。

   她用人一向是极慎重的,书局与宋府相连,更是要小心了再小心。

   即使金叔说福满斋里现有的伙计没有合适的,她去福满斋用完午膳后,还是仔细瞧了瞧,果真没有识字的。

   留金叔在福满斋看顾生意,她又独自一人去了县北,她们家造纸刻书的作坊便是在此处。

   县北的大小作坊不少,宋家作坊是其中最大也最气派的。

   整个作坊,真正参与生产工作的只有十八人,产出刚刚够供给书局销售,但作坊的占地却比宋府都大。

   其中生产区域造纸坊和印书坊加一起只占了一小半的地方,剩下的全是匠人的生活区域。

   当初放家仆入作坊时,宋玉善参与了作坊的改建工作,造纸坊和印书坊参考了前世的流水线的部分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匠人的生活区她更是了大气力,设计成了一个作坊内的封闭式小区,全是青砖大瓦房。

   工匠的子女,学习优异的还可获得作坊的助学补贴,送去学堂读书。

   诸如此类的福利还有许多。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独树一帜的福利制度,再加上作坊内的工匠大多都是宋家放了籍的家仆,辅以流水线式的生产过程,作坊工匠的忠诚度才这么高。

   这些年不是没有人觊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