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决定(1 / 2)

等李逸走回了起点,此时的人群向他发出了鼓励和夸奖,虽然他还不知道自己的成绩,但看这个架势,自己跑的一定不算差。

要说李逸一点不激动那也不可能,毕竟连国家队都来人了,他自然想得到,要是成功,参加的就不仅仅是省内的赛事了,所以他现在向着夸奖的人群露出了笑容,并连连说发挥的还不好,下次会更努力等等谦虚的话语。

此时刘老师带着他爸妈走了过来,刘老师对他说:“之前高老师说你有天赋,我还不太相信,但看你今天跑的成绩,我想上大学对你来说不是问题。”

刘老师很感慨,他也带过不少体育生,别说像李逸这样快接近健将级成绩的孩子,甚至一级的都是没有见过的。

绝大部分孩子都是在高二高三拿个二级证书,然后走体育考试的路子,其中有的孩子由于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都不一定能上的了大学。

李逸的父母也很激动,结合早上校门口的标语,他们也能猜到现在看孩子测试的人都不简单,自己的孩子可能一步登天。

然后李逸和爸妈说了一会话后,就被高老师带到了国家队一行面前。

鞠指导看了看李逸,满意的点了点头。他随后跟王教练嘱咐了一下,把李逸这次的测试录像拷给他,然后一行人就又被孟校长带着回到了会议室。

刘老师回了教学楼,他还有课,李逸的父母则一起过来,看来是要确定李逸的安排问题了。

等到所有人落座,鞠指导先开口了:“感谢汉东省和京州市体育局的领导,还有京州十中的老师们,对我们国家短跑队工作的支持。

省内出现这样有着出众短跑天赋的孩子,不遗余力地向我们推荐。

今天的测试,让我们看到了汉东省对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培养是极为有效,取得了卓著成果的。

…………”

鞠指导一串串地说着官话,听的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以及孩子的家长都喜笑颜开,鞠指导对于李逸的满意程度溢于言表。

等鞠指导说完就是省市体育局领导和孟校长发言,其中孟校长还特意提到了李逸父母,说他们十分配合理解学校的工作,感谢他们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孩子。

李逸父母被说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毕竟自家人知自家事,孩子有没有被放养,他们心里可门清。

孟校长在说的时候,鞠指导和亨廷顿好像在讨论着什么,只见亨廷顿的眼里满是惊讶的目光,然后对鞠指导点了点头。

等到孟校长说完,大家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了鞠指导身上,毕竟他刚刚也没说最终的结果。

“经过我们慎重的考虑,我们想邀请李逸同学进入短跑项目国家集训队,接受训练指导。”鞠指导一边说着,一边看向李逸,目光中透露出了欣赏。

“鞠指导,你的意思是想让李逸进国家队而不是国青队?”省体育局的领导向鞠指导确认道。

“是的,首先我是以教练的身份来考虑的,他的情况在来之前我也了解了,短短训练两周就能跑到接近健将级的水准,而且他才16岁。尽早接受更加科学的指导我觉得很有必要。”

鞠指导又不是大师兄,他也不需要对在座的各位说什么重话,但很显然平台的不同,即使个人能力再强,得出的结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国家队,天然资源就要比省队比学校要更丰富,教练的水平更是天差地别。

刚刚亨廷顿也和他说了,很看好这个孩子,他准备为他定制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鞠指导觉得这样一个几乎没有经过正规的孩子,更能看出亨廷顿的训练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也加深了他决定让李逸进国家队的想法。

鞠指导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先是一阵安静,然后突然喧嚣了起来。要知道目前汉东省在短跑项目上,还没有人被征召进国家队里,一次测试就给国家队提供了一个人才,作为主管官员,特别是促成这件事的人,他们很难不高兴。

李逸也很惊讶,这个成绩就能进国家队了吗,他这样想着,但想到只两周他的成绩就提升了快0.5秒,他又觉得这很合理,甚至还有点小骄傲,心里对着系统又是一通彩虹屁。

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他自己的运动能力还没完全开发适应,成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过他也有顾虑,不知道进了国家队会不会影响他的音乐计划,况且按照系统的尿性,没有接触音乐的话,好像就触发不了任务,他也不是不能接受不靠系统,但很显然,有系统的帮助那是真的香,况且他的系统也不是那种喜欢折磨人的,从获得的奖励来看,都很适合他。

“鞠指导,我去了国家队就会一直在队里吗,有工资有补贴吗?”

“看来你对于国家队制度不是很了解呀,成安,你给他说说。”鞠指导笑着回应了李逸。

“国家队的队员是不定期征召的,比如遇到一些重要赛事前,会从各个渠道征召合适的运动员集训,然后根据成绩选拔合适的人员参赛,也会征召运动员进行冬训夏训,保持运动员状态。

征召的渠道除了省队、八一队等等,从学校直接征召也不是没有先例,去了国家队,你的学籍可以转也可以保留。

至于工资,那肯定是有的,跟你的成绩挂钩。”成安向李逸解释道。

“谢谢成教练,我了解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