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录歌(2 / 2)

此时的控制室里已经有一个人开始在摆弄了,赵望舒让李逸去了录音室,把耳机带好,然后她也走进了控制室,带上了一副监听耳机。

“能听得到吗?”

耳机里传来赵望舒的声音,李逸跟着她的指示,调整好自己位置,对着话筒架子。

随后在录音师的指挥下,开始了录音。

经过秦老师的教学和新获得的唱功lv3加持下,李逸这遍发挥的更加不错,但是新人想要一遍过自然不存在的。

录音师看起来也挺厉害的,也指出了李逸的一些小缺点,主要还是他第一次录歌不太习惯,又逐字逐句地又修改了几处,一个多小时后,这首歌终于录完了。

“对了,你这首歌注册版权了吗?”赵望舒这时候才想起来问。

“注册过了。”

“我还想提醒你来着,你这版权意识还挺强。这歌等后期弄好还要一段时间,要等等再走吗?”

“唔,等一会吧那就。”

李逸想了想现在回去也没啥事,不如在这里等一等了。

于是他又跟着赵望舒回了琴房,徒留录音师在这里继续捣鼓。

“你有这么好的歌为什么都不早点发表啊?”刚一坐下,赵望舒就提出了疑问。

“嗯,首先我对自己歌曲的质量不能做出有效的评估。

第二,我只是个业余爱好者,也没有什么资源,随便发表很容易石沉大海。

第三,我想再沉淀沉淀,打好基础,毕竟我现在还小,对于火这种事我看的很开,不着急。”

手握系统,李逸自然不着急,对自己的歌曲质量他当然知道每首都有大火的潜质,但有推广和没有推广完全是两回事。

前世的郭顶这首《凄美地》,16年创作的一直到23年才大火,所以他在等一个好的机会。

赵望舒听着李逸的解释,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看来他对于自己的音乐之路也是有一定规划的。

“那也可以投到网上啊,万一火了呢。”

“我不喜欢万一,没把握的事情我不想做,我喜欢的是谋定而后动。”

李逸说完,看到赵望舒因为自己的话有些不开心,便又接着说道。

“其实对于音乐我也有些规划的,先是打磨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也是我为什么向你请教的原因。

然后后面找几个发表几个作品,给一些大的音乐公司寄过去,看看能不能入他们的眼。

如果还是不行就去参加一些音乐比赛,或者找人组组乐队啥的,先去小表演,然后参加音乐节,几个人也无所谓,毕竟两个人也能组,五个人七八个人也不嫌多。”

李逸和赵望舒说了说自己的规划,说到组乐队,他也就是随口一提,自己能火还组什么乐队啊,带几个人一起玩音乐可比一个人玩麻烦多了,特别是牵扯到利益分配的时候。

可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赵望舒在听到李逸说组乐队时,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流行和摇滚有别于她学习的钢琴,之前她对于乐队的了解也只是听过一些乐队的歌曲,当然她平时一些流行歌曲也会听,但之前也没有详细了解过,好像组乐队也挺好玩,她起了这样的心思。

毕竟自己去弹去唱,和去听别人唱完全是不同的感受,要不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唱KTV,喜欢在歌手的演唱会上跟着一起唱,甚至歌手不用唱,听着观众唱,咱主打的就是一个氛围。

况且赵望舒自己对于钢琴当然也是喜欢的,但是其他音乐形式,她也有接触,她对于其他音乐形式也没有那种鄙视。

“啊?乐队对人数要求这么宽泛吗?”

李逸对这个还是有些了解的,便回答道:“确实,一般乐队大概要五个人,两个吉他手兼职主唱伴唱,一个贝斯手,一个鼓手再加一个键盘手。

但不是说一定要五个人,要是厉害的一个吉他手一个鼓手或者一个吉他手一个键盘手、两个吉他手等等都行。”

说到两人的组合,他就想到了前世的动力火车、羽泉,还是得看成员的选择,人数都是次要的。

听到李逸的介绍,赵望舒思索了起来。

这时,录音师来敲门,告诉他们歌曲已经弄完了。

但是当要拷贝时,李逸才想起来自己根本没有设备方便拷贝的,手上的手机也没带数据线。

还好赵望舒说让他们刻点CD,到时她会带给李逸的。

录歌的事情弄完后,李逸就准备走了,而赵望舒则说她在这儿还有些事情,李逸就先向她告辞回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