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第一次任务(1 / 1)

1999年9月7日:

我才到R13战区第三天,我就开始了执行任务,没有任何的培训与训练。一个能够在几秒内就将一个瘫痪治好的科技,将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战士还会如蓝星一般吗?想想我当初的想法就觉得可笑。

这次作战任务,我作为星际后勤初级排雷兵被分派到R13战区第12369星域执行扫雷任务,这个星域拥有千分之一立方光年那么大(就是长宽高各0.1光年),在此星域内,由于反空间跳跃炸弹密布,所以飞船只能以十倍光速行驶。而同样分配给我的扫雷舰并非只有一艘,而是256艘,这些扫雷舰,个个都有蓝星上航空母舰那么大的体积,而且每艘都是一样的配置,我的指挥舰就藏在其中一艘之中,甚至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身在那一艘。也在此时,我才明白我在作战中的任务,并不在于我在扫雷工作中有多么重要,其实整个扫雷系统自己就能完成任务,但按照银河联盟规则第一条“一切智能机械包括武器、生活产品都必须在人的控制监管下运行。”不管作战武器有多么巨大,都必须有一个自然生命体对武器系统的每一道指令,做出确认。甚至跟据系统规则,如果碰上连续或长时间行为,比如超过三十分钟的一项指令,那么每三十分钟,作为控制者,我就必须重新确认一下指令才能继续进行下去。甚至更严重的是,如果这256艘扫雷舰中恰好我所在的那艘受到毁灭性攻击,只要我一阵亡,那么最多三十分钟,剩余所有军舰也将被系统所埋藏的料子炸弹自毁成粒子,消失在宇宙中毫无痕迹。这就是规则第一条的残酷性,宁肯浪费掉,也绝对不留隐患。

明白了这条规则,我按照早就输入到自己大脑中的程序执行着自己的职责,现在他明白,他自己就是一个图章,我有时候也对生命联盟这一规定感觉到可笑,但系统早就跟我解释过:任何一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难道一个拥有几十万文明的银河文明,不明白这样做效率会很低、而且也很浪费吗?这早在我看过的《银河星际战争源起》早就告诉了我们原因:以前发生的一切给了他们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让他们不得不如此。思及此,我又想到了蓝星上的科技发展,现在的蓝星智能文明大概也快发展到了这一阶段吧,是否也会经历这一切。

我所负责的这片星域,扫雷工作有条不稳的进行者,之所以每个扫雷兵分配到千分之一立方光年的工作区域,按照系统的回复,就是以绝大多数反空间跳跃炸弹杀伤力而言,这个范围正是爆炸范围之内的,一旦爆炸那么这个范围内只会有一名扫雷兵及他的扫雷舰队阵亡,而不会殃及他人。这些反空间跳跃炸弹跟蓝星上扫除埋在地底下的反坦克或反步兵地雷没什么区别,不同的是星域范围更大,而绝大多数炸弹就跟海水中的水雷差不多,漂在星空中,一些甚至伪装成小行星或者陨石,需要系统一个个的辩认,辨认后再向扫雷兵提出建议,然后扫雷兵确认后,或者进行处理,或者上报更高一级指挥军。

开始工作后,明白了自己的定位,现在我已经不再害怕那个随时可以知道自己想法的系统了,在联盟中,人永远是第一位的,系统只能按着人的指令行事,再高级别的系统也不能处置一个人类。那怕我有炸毁整个舰队或者造反的企图,系统也无法阻止,只能按设定程序向上一级指挥官报告,而上一级指挥官最多停止我的职权,将舰队撤出工作星域,然后再由专门委员会来处理。

“报告长官:本舰队第123号扫雷舰发现一枚旧式炸弹,为联盟112365年所制。危险程度为低级,处理意见:发射空间隔离器后,引爆!”这是扫雷舰队向我发的第一个报告,我毫不犹豫地点击了同意,虽然我也可以考虑一下,但其实没那个必要,因为对付这种炸弹,联盟早有固定流程,那怕没有系统的建议,最终我也只能按这个办法处理。“我那里是一个扫雷兵,我就是一个按键盘的!”

空间隔离器是联盟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扫雷武器,可以将发现的炸弹包装在里面,然后再引爆,就不会再伤及外围的任何物品了。这东西,我觉得跟蓝星上的某些影视剧很相似,比如主角发现一枚炸弹,然后拿自己的身体压住,这样所有的战友们就都安全了,当然这只能对付得了手榴弹这样的小爆炸物。如果是炸药包,就可以用一口大锅盖住或者扔到一个山洞中。而空间隔离器的原理,系统给我解释过,就是在短时间形成一个小型的可控空间将爆炸杀伤力给吸收进去。它本质上属于黑洞武器,但使用有条件,就是只能对付联盟自己设计的炸弹以及2万年以前智能文明布置的炸弹,如果碰上智能文明新式炸弹,用途不大,一样会引起整个排雷星域包括舰队的团灭。

第一颗雷被引灭了,系统传来了好消息:“恭喜你消灭了第一个爆炸物,根据奖励条例,你所排的爆炸物危险等级为1级,奖励500星币。您目前星币为700星币。”

这次任务开局顺利,第一天就得到了500星币,我很得意,这意味着我只要扫掉四颗炸弹就可以换一个基因改造剂了,想及此我就将生死彻底放在了脑后,继续催促着自己那256艘扫雷舰寻找其他目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