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章:赵国最后的曙光35(1 / 2)

岁末之夜,咸阳城变成了一片灯火之海。

这是天下共有的大节——年。

在古老的传说里,年是一种凶猛的食人兽,每逢岁末而出,民众必举火鸣金大肆驱赶。岁岁如此,久远成俗。

夏商两代,天下只知有岁有祀,不知有年。及至周时,驱年成为习俗,天下方有岁末“年”节之说。其意蕴渐渐变为驱走年兽之后的庆贺,是谓过年。

及至春秋战国,驱年已经成为天下度岁的大节,喜庆之气日渐浓厚,恐惧阴影日渐淡化。人们只有从“过年”一说的本意,依稀可见岁末驱害之本来印迹。因此,战国岁末的社火过年通行天下。

社火者,村社举火也。

驱年起于乡野,是有此说。以至战国,社火遂成乡野城堡共有的喜庆形式,但遇盛大喜事,皆可大举社火以庆贺,然终以岁末社火最为盛行。天下过年之社火,犹以秦国最为有名。

究其原因,大约是秦国有天下独一份的高奴天然猛火油,其火把声势最大之故。往年社火时日没有规律,但遇没有战事没有灾劫的太平年或丰收年,连续三五日也是寻常。

但无论时日长短,岁末之夜的社火驱年都是铁定不移的,否则不成其为过年。

索性,在这个世界,不仅有着飞天遁地的机关兽,也有火药,并且早已有工匠将之做成烟花。

可以确定的是,火炮尚未出现。

今岁社火,犹见热闹。关中连续数年大收。秦王嬴政新政后,吏治整肃,朝野一片勃勃生机,堪称民富国强之气象。

更重要的是拿下了韩国。

老秦人大觉舒畅,社火便更见气势了。

岁末暮色方临,咸阳城的街巷涌流出一队队猎猎风动的火把,铜锣大鼓连天而起,男女老幼举火拥上长街,流出咸阳四门,轰轰然与关中四乡的驱年社火融会在一起,长龙般飘洒舞动在条条官道,呐喊之声如沉沉雷声,火把点点如遍地烁金,壮丽得教人惊叹。

嬴政也终于有了几天的闲暇时光。

此时,他正与几位妃子站在咸阳宫最高处,看着漫天的烟花,长叹一声,道:“十二年了。”

“什么十二年了?”站在她身旁的焱妃不解地问道。

“没什么。”嬴政摇了摇头,看向另外的几个女人,露出一丝笑容。

明珠、惊鲵、离舞、以及刚入宫不久姬月岚。

至于芈妧,则是去华阳宫,陪华阳太后去了。

如今的秦国朝堂,芈姓一脉虽然有着昌平君芈启。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今后如何,全依赖芈妧。

好在秦王并非无情之人,虽然王妃不少,但也时常在芈妧寝宫留宿。

虽然两人起初只是政治婚姻,但嬴政这么多年来,一直将她当做自己的小公主,不想让她陷入那冰冷的政治漩涡。

他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江山美人,两者兼得!

……

秦王政十一年,开春时节,秦军经过秋季和冬季的修养生息。诸般准备就绪,大军隆隆开出函谷关向赵国进逼。

而赵国,也正在秘密酝酿着一场兵变。

赵堰一死,国政基本在丞相郭开手中,而且还更为名正言顺。

更加可怕的是,赵王迁显然已经在郭开的掌握之中了。

原本,赵迁登基,赵国希望他能如嬴政一样,是位少年英主,可随着时间额流逝,一则消息从宫中传了出来,赵迁登基半年,一次朝会都不举行,整日只在王城与行宫胡天胡地。

赵国臣民顿时大失所望,文武大臣们更是痛感被奸臣郭开算计。

于是乎,一班曾经被赵偃罢黜的王族大臣们相继出山,并以春平君为首,屡屡密谋,酝酿发动兵变拥立新君。

正当此时,一个突然事变来临——秦军大举攻赵!

秦军攻赵的消息传开,赵国朝野一时大哗。

毕竟,秦赵之仇不共戴天,抗秦大计立即成为头等大事。

文武大臣们立即谋定:上书举李牧为大将御敌,之后无论胜败,都要诛杀郭开并胁迫赵迁退位。

元老们如此谋划,出于一个铁定的事实:

赵国只剩下李牧这一位拿得出手的猛将。

昔年,他曾在漳水战场上使秦国军队无法踏过赵国土地一寸。如今,秦军又来,元老们要抢先力荐李牧抗秦,元老们一致认定:李牧边军乃赵国精锐,赵国已到生死存亡关头,必须出动边军抗秦;李牧抗秦,诛杀郭开,赵王退位,三者结合,必能一举扭转危局!

不料,文武大臣们的上书还没有送入王城,赵王特书已经颁下:准丞相郭开举荐,任李牧为将,率军抗秦!

闻听此事,大臣们愕然不知所措,对郭开的行事风格竟生出了一种神鬼莫测的隐隐恐惧。

春平君闻讯,铁青着脸连呼怪哉怪哉,看不透郭开的伎俩。

事实上,郭开对朝局看得分外清楚:

赵国尚武,又素有兵变之风,要稳妥当国本,需要有军中大将支撑,否则终究不得长久。

因此,郭开早早就开始了对军中将领的结交。

而秦军再度攻赵,郭开视为大好时机。

入夜,郭开府邸

一名侍从走了进来,恭敬的道:“主人,秦使姚贾求见。”

郭开放下手上的酒杯,急忙道:“快请!”

不多时,一名身上裹着黑色斗篷的身影出现在郭开面前。

姚贾乃秦国四世老臣,多年来为大秦游走列国,经常以重金贿赂各国贪官,其中以郭开、后胜为重点收买对象。

后胜多收秦国贿赂,劝谏齐王不设攻战之备。因此上次的合纵攻秦,齐国并没参与。

至于郭开,自是不必说。

“上卿大人,你怎会来此?如今,赵秦兵戈已起,你此时到来,岂不是很危险?”郭开压低声音。

“老夫有罗网保护,安全不需要担心。”姚贾摇了摇头。

“那不知,秦王有何指示?”

“老夫这次来,是要送郭相一场富贵。”

“又送钱?”郭开眼睛一亮。

“是送郭相一个官职,秦国上卿!”

说着,姚贾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份认命书。

郭开展开绢布看了看,上面正是秦王认命他为秦国上卿的内容,上面盖着传国玉玺的大印。

上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看到这里,郭开整个人都愣在原地。

自己虽然是赵国丞相,可赵国当前的状况,即使有李牧在,面对秦国,估计也胜算不大,何况对面还能召唤白起。

郭开颤抖着声音问道:“秦王有何吩咐?”

“除掉李牧!”

“什么?”郭开大惊。李牧的悍勇谁人不知?自己就一文官,怎能对付的了他?

“还记得秦王说过什么吗?郭相之能,可抵二十万精锐!你是想随赵国城破人亡,还是想一步登天,继续在我秦国享受荣华富贵?”

“当然是荣华富贵!”郭开毫不犹豫地道。

“那就设法除掉李牧!”姚贾说道。

郭开思忖良久,眼神逐渐变得阴狠,吐出一个字:“好!”

李牧作为赵国最后的依仗,领军抗秦无可争议。

然则,李牧大军未动,赵国朝野便迅速传遍了赵王书令:

“得相国郭开举荐,仍令李牧统军击秦!”

郭开郑重其事地到中军大帐颁行赵王书令。

李牧心里颇觉不是滋味,却没有心思去揣摩,短暂交涉了一下,便统领大军风驰电掣般开赴前线战场去了。

这次秦军两路进攻:一路正面出太原北上攻击狼孟;一路长驱西来攻恒山郡,而今已经攻下了番吾。正要乘胜南下。

前方斥候已经探查清楚:所来秦军是偏老军,并非新锐主力大军,其势汹汹,却力道过甚,距离后援太远,颇有孤军深入再次试探赵军战力之意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