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百家大成,秦王赐剑(1 / 2)

阴阳家,总坛

看着沉默不语的东皇太一,东君说道:“东皇阁下,这个条件我们绝不能答应!”

“阴阳家要崛起,就少不了此人,若是因为这件事与他产生隔阂,我们的计划,还不知道要推迟到什么时候。”

“那你的意思是,让焱妃入宫为妃?”

东皇太一接着道:“政治联姻,是王室惯用的手段,有这层关系在,或许对我们更加有利。”

“可是这……岂不是委屈了焱妃?”

“没什么好委屈的,她资质虽然上佳,但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如果将来焱妃能坐上王后的位置,岂不是意味着我们能更容易的接触到秦国的权力核心?”

比起阴阳家的百年大业,赔上一个女人又算得了什么?

倘若嬴政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王子,他们阴阳家自然有更大的筹码。但根据东君所言,此人有一身深不可测的功力,那他们能拿出的筹码就少了许多。

“此子心智如妖,而且对于我们阴阳家似乎极为了解,我怀疑他背后可能有一位阴阳家的前辈指点。另外,他之前连个质子都算不上的人,又怎会知晓焱妃的存在?”东君说出心头的疑惑。

“罢了,就由吾亲自前去会他一会。”东皇太一说道。

世人皆道,世事难料,唯有阴阳家从不断变化的星辰轨迹中,找到了天地变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皆有命,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虽然阴阳家可以洞悉天机,但东皇太一也只能看到大势走向,根本做不到事无巨细。

“有没有本事我不知道,但这小子一定是个色胚,小小年纪不学好,居然想着找王妃,无耻!”东君在心中暗骂。

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关中平原,干流及支流泾河、北洛河等均有灌溉之利,华夏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如郑国渠、白渠、漕渠、成国渠、龙首渠都引自这些河流。关中平原自然、经济条件优越,是华夏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

又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险,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十代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中心,历时千余年……

经过一场刺杀,接下来的路途没再出什么变故,跟随着平原君的车架,进入函谷关,直抵咸阳城。

与此同时,阳泉君率领着一众秦国士卒等候在城外,迎接赵国使臣的到来。

关于先前的刺杀,华阳太后虽然没有亲自授意,但也是默许的。此刻看到嬴政母子安然无恙,他的面色有些铁青,换上一幅笑脸,拱手道:“我乃秦国阳泉君,我王有命,请赵相至章台宮觐见,带来的女人和孩子,不得进入咸阳城!”

平原君不解地问道:“敢问阳泉君,这是何意啊?”

“赵相不必多问,入城便是。”阳泉君脸上露出一抹冷笑。

平原君微微叹息一声,看来事情的发展跟自己预料的相差无几,随即,他点点头,接着道:“也罢,我奉赵王之命,今日将秦王异人,妻赵姬,子嬴政,护送至咸阳城,现在交付于君,如何处置,那便不是本君该管的,入城!”

然而就在此时,嬴政已经从马车上跳了下来,他的手中,还拿着嬴子楚的王诏。

他从容地走到前方,举起王召,高声道:“我乃秦昭襄王之孙,秦王嫡长子嬴政,今奉召回宫,尔等谁敢阻拦,事后嬴政决不罢休!”

阳泉君脸上露出讥讽的笑意:“秦王下诏,本君怎么不知?你说你是嬴政,有何凭据啊?你分明是伪造王召!”

“诏书是真是假,我父王自会辨明。所谓君无戏言,父王既然下了召,又岂会朝令夕改?倒是你,公然违抗王召,是何居心?难不成,这秦国,是你阳泉君说了算?”

阳泉君顿时大惊,怒道:“此子胆敢口出狂言,来人,将他给我拿下,押入大牢,听候处置!”

嬴政目光一冷,属于强者的气势陡然散开,沉声道:“秦王王召在此,有敢擅动者,皆要按抗召不遵之罪论处!”

听闻此言,数十名兵士面面相觑,根本无人敢上前。

若是这条罪名坐实,贬为奴隶都是轻的,搞不好要掉脑袋。

见此,嬴政走到陈将军面前,说道:“陈将军,借你的战马一用!”

“好。”陈将军下意识的回了一句,不知为何,面对这个刚满九岁的孩子,他竟然生不起丝毫反抗的念头。

嬴政纵身一跳,稳稳的落在马背上。随后,他转头看着车夫,“你,跟我一起进城!”

此时此刻,赵姬看着马背上那道幼小的身影,内心感到无比的踏实。曾几何时,母子二人在赵国受尽欺负,可她始终都将嬴政护在身后。

如今,嬴政虽然年幼,却能勇敢的站出来。她顿时觉得,先前受过的那些个苦难,全都值得了。

激动之余,她用手指拭去了眼角的泪花。

马车再次起行,面对嬴政那凌厉的气势,士卒自发的让开一条道路,让马车通过。

平原君见状,赶忙道:“快,我们也进城。”

同时,他心中也无比疑惑,之前在赵国,他虽然没怎么关注过这对母子,却也知道他们过得非常困难。

长平之战,白起一战坑杀赵国四十多万降卒,数不尽的家庭支离破碎。那些赵国百姓不敢找秦国的麻烦,所以将怨恨都发泄在母子两人身上。

对此,赵国王室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不是怕秦国借题发挥,母子二人早就被杀了了。

事实上,这也是平原君疑惑的地方,如果说嬴政这种临危不惧的性格是苦难磨炼出来的,那他一身武艺又是谁传授的呢?

要知道,他现在只有九岁,怎么可能有那么高的武功呢?

咸阳宫,秦帝国的大朝正宫,秦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秦孝公十二年,秦国迁都咸阳,营建宫室,至迟到秦昭王时,咸阳宫已建成。最初咸阳宫位于秦都咸阳城的北部阶地上,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不断进行扩建。

据史料记载,咸阳宫“因北陵营殿”,为秦始皇执政“听事”的所在。咸阳宫的“博”和“大”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它的大致布局为:一号宫所在是初建时的咸阳宫城,它西起塔儿坡,经咸阳塬东北行,至泾、渭交汇处,折向南过渭河,整个范围以咸阳为中心,离宫上百,直径八十余千米咸阳宫城占地面积将近五千亩。

秦惠文王至庄襄王期间,咸阳城的政治中心已经逐步转移到了渭水南岸的章台宫。秦朝的国事活动多在章台及渭水南岸诸宫殿。

历史著名的“完璧归赵”就发生在章台宫,这一时期是秦昭襄王时期。史记原文为“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也发生在章台宫。

后来,秦在渭水南岸还建成庞大的宫殿群,成为日后汉长安城的基础。汉未央宫就是在秦章台宫的基础上修建的……

章台宫

秦王嬴子楚跪坐于王位之上,下方站着数名秦国官员。而华阳太后则是跪坐在嬴子楚旁边。

不过,此刻的她面色有些难看。

赵姬和嬴政回来的消息,她已经通过阳泉君之口得知了,虽然心中不痛快,却也不好明着说出来。

让她气恼的是,嬴子楚居然不跟自己商量,贸然做出决定,想必此事,定是和那个吕不韦脱不了关系!

“王上,都这个时候了,还不做出决定吗?”华阳太后道,“到底是立谁为王后?”

嬴子楚面露难色,平心而论,他自是希望能够立赵姬为王后,可问题是,没有华阳太后的帮助,自己根本不可能坐上秦王这个位置。

而嬴姓宗室那边,自然也不希望楚系一脉继续壮大。

“母后,此事能不能再让子楚考虑一下。”嬴子楚推诿道。

“我给你的时间已经够多了,韩倪这么些年尽心竭力的服侍你,难道还不够?”华阳太后质问道。

就在嬴子楚左右为难之际,一名内侍跑了进来,回报道:“王上,赵国使臣到了。”

“快宣!”

“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