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圣上,是你有问题...42(1 / 2)

听完这段话。

太子朱标陷入了沉默之中。

很显然,父皇是下了功夫去思考这个问题。

但朱标何尝不是?

他这段时间,私下询问了许多官员。

更是走访了很多官员,从中了解许多。

官员不比百姓,百姓只需要吃饱喝足便好。

而官员寒窗苦读十几载,考得功名当上官。

难得成为人上人,多少要一些体面。

百姓可以穿破衣服。

但县太爷总不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上街吧?

以父皇的想法,这官员只跟百姓比就成。

可百姓之中,也有过得好的家庭啊...

清官以现在的俸禄就有些举步维艰,若是再削减,岂不是逼迫他人去贪腐,补贴家用?

“父皇,您想的太美好了。”

朱标摇了摇头,道:“您说的这个问题,孩儿已经思考过,因此这俸禄定的并不高,是思考多日才下定出来,俸禄的确能养活一家人不错,可官员总要维持一些体面.....”

“维持什么体面?”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人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永远得不到满足,即便你给更高的俸禄,人家依旧觉得少,得到了便想要更多,索性咱直接不给。更何况对于官员来说,咱给他们权利,便是最大的体面,还要什么体面?”

太子朱标道:“父皇,想要达到您所说的,除非让天下读书人真做到圣贤之书所言,一心为民,可几个人能做到?您若真是如此,恐怕会将更多清官逼得去贪腐,滋长贪腐之风!”

朱元璋道:“没错,起初可能比较困难.....但咱要创造出这个环境出来,必须有铁腕。一旦成功,文人书生官员慢慢就会意识到,当官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天下黎民!”

朱元璋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天下的读书人,应该以他为榜样。

不想着享乐,而是想着如何治理百姓。

朱标却是摇了摇头:“这不可能!”

朱元璋笑了笑道:“标儿,咱真是没看错你,你能看到这点属实不错,这的确几乎不可能。但父皇早就想到另外一项措施。”

朱标问道:“何措施?”

朱元璋道:“咱再颁布一条律法,贪墨六十两者,斩!”

嘶....

朱标倒吸一口凉气。

贪墨六十两便直接斩了,是否太过严苛?

朱元璋笑道:“如此双管齐下,便无人敢于贪墨,官员给够生活的俸禄,就够了。渐渐地这奢靡之风消去,这贪腐之风自然也消失全无!”

这便是朱元璋的打算。

一面降低俸禄,一面提升严苛律法。

双管齐下,便可肃清大明朝的官场风气。

“父皇,孩儿并不认可。”

朱标忧虑道:“如此严苛的刑法,恐怕不妥...”

历朝历代,有哪个朝代会有如此严苛的律法?

贪腐六十两便处于死刑,简直闻所未闻。

朱标担心,物极必反。

如此严苛,很有可能会导致官员们为了抵抗律法抱成团。

若是官员们上下一心,沆瀣一气。

到时候,情况可能更加糟糕。

“够了。”

朱元璋也有些动怒,挥袖道:“咱用心良苦,都是为了大明,标儿,以后你会知道父皇的用意!你的心太软了!记住这点,对付那些官员,你手段软,他们便会得寸进尺!”

“父皇!”

朱标跪在地上,叩首道:“请父皇三思,收回如此严苛的律法!”

朱元璋恼怒道:“标儿,就这么定了。”

朱标:“请父皇收回!”

朱元璋:“难道,你以为你是对的?”

朱标反问道:“父皇,任何事情都是有迹可循,历朝历代从来没出现过如此严苛律法。父皇您如此果断,又如何能断定有效?难道,父皇您能推测未来么!”

朱元璋:“咱就开这个先河,咱虽然不能推测未来,但这条律例也并非是咱心血来潮,而是再三思虑得出....”

话说一半,朱元璋停住了....

真是老糊涂了。

倒是朱标提醒了自己。

自己自然是不能推测未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