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白玉京(1 / 2)

之前白无边将盛放两卷秘籍的木盒交给李默后,李默一直只把它们贴身收好,没有拿出来过。

这一路确实是没什么时间去细看。而且,他也不敢随意拿出。

他心里倒是始终惦念着,于他而言,这《玉京功》可能要比他日夜苦练的《衔尾功》更加重要。

毕竟这才是白无边所授的正统之传承。

便是《衔尾功》就已算不凡,《叩天问命》又几乎算无遗漏,那《玉京功》恐怕只会更好,不会更差。

当然,李默也深知不能好高骛远的道理,不论他身怀何种功法秘籍,终归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步来的。

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李默坐在桌边,摊开书卷。

开卷,书籍首页即有一段寄语。

李默通篇读完,这作者并没有留下姓名,而是把秘籍由来的点滴详细道来。

文中言:上古时期,有巨人逐日,鸟雀填海。听之初觉荒诞,后感念其决心。世间之伟力甚多,远超人所能及者,不知凡几。

如混沌一物,始终无法消弭。因忧混沌影响扩大,涂炭生灵,《玉京功》作者本人想到一法。

既然混沌无法消散,便效仿那巨人和鸟雀。以莫大之决心,行点滴之小事,一步步将混沌拆解,直至彻底囚困。

混沌可感染万物,并产生诸多无法预知之变化,因此,谁来成为拆解混沌,并困住混沌的人选。是书籍作者面对的最大问题。

文中提及,当年天柱洲的修士世界门派林立,修士各自占山为王,互相争斗倾轧。即便面对莫大之威胁,也没能团结起来。直到混沌开始展露其威力,同坠落凡间的仙兵仙将一起,将数个大宗门连根拔起,修士们才终于意识到混沌的恐怖。

为了抵抗混沌,避免被混沌逐个击破。修真界终于联合起来。

作者本人便是联军成立后,负责研究对付混沌方法的修士之一。他的理论一开始得到了很多修士的支持,但因为处于初期的理论需要大量的实验,剥离并背负混沌的行为又极其危险。在甄选人才时,害死了太多人,他最终被联军扫地出门,只能自立门户,再做研究。

文中说,世上可以拆解囚困混沌的人,必须接触混沌也不会轻易产生变化,同时,还需有一颗不屈不挠的赤子之心。

二者缺一不可。

让这样的人将混沌融于己身,依靠点滴功夫,和修士近乎无穷寿命,如此千年万年,终可将混沌彻底囚禁。

末尾,作者自称愚公。他认为此法愚笨,纵使子孙后代无穷,也是远水不解近渴。

临了,他有些自怨自艾,如此写道:“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鸟雀衔泥,何时可筑?”

李默看到此处,不由感慨。

愚公看似悲观,但还有一丝斗志和傲气,留在书名之中。在他那个年代,他究竟做过何种斗争,他只字未提。

继续翻看,在翻到书卷第三页时,李默看见一道批注,字体优雅,却不知何人所书:“愚公痴言,确实脱离实际,此法可传之人太少太少。点滴星火,难以燎原。”

在这批注边,还有一行小字,字写得端正,可文字却极其尖锐:“后来人,都需摆脱冷气,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李默从中品出味道,心中不免对那愚公和这落文点评之人生出敬意。

他自叹弗如,但也没有效仿之意。李默目的单纯,复仇而已。不过有如此堂堂正正的手段是最好。

放下书本,清空杂念,良久,李默呼出一口气,开始细细研读后面的内容。

这《玉京功》确实玄妙非凡,和许多武学或者修真功法讲究循环不同,《玉京功》主分离,将混沌从其他事物上剥离后背负,是《玉京功》的最主要内容。它们包含有超度、开光、除秽三个部分,对应死者、灵物、生者。三者难度相当,各有记载。不过李默随手一翻便发现,灵物篇后的生者篇章的内容已经遗失。书卷后方大片空白,不知是何缘故。

暂且不再细究,李默继续阅读。

书中说,使用《玉京功》分离混沌后,成功背负混沌者将自动吸纳一份天地馈赠。这份馈赠被愚公称为“源流”。它可在天地灵气和人的血气甚至神魂之力间任意转换。至于源流从何而来,愚公也不甚清楚。

另外,愚公认为,源流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让承担混沌重压的人强化自身。毕竟,即便是不受混沌影响的体质,在背负过多混沌后,也一样会逐渐被混沌侵染。日积月累下,更必然被混沌吞噬。想要避免,就必须要不断提升自我。而源流作为一种奇特能量,其可任意转换的特性也决定了它极其适合根据需要来分配。如此便利的一种力量,理解为一种馈赠不无道理。

仔仔细细又翻看数遍,李默才把书收回木盒,揣回怀里。

“我体内应该已经有源流,我可以尝试转化这股力量。”李默思考片刻,但他并没有即刻尝试。

既然源流可转化为三种能量,那么李默就该仔细考虑如何分配了。

他武夫境界不算低,《衔尾功》更已经小成,可能这股源流转化气血之力,并不会有太大提升。

而神魂方面,李默如今并不知晓它的具体作用,贸然转换源流为神魂之力,也不是最好选择。

思来想去,李默觉得,如果想要让这股源流产生最大的效果,便唯有选择将源流转化为灵气。

修士修行,从来都是日积月累,从天地中逐步炼化灵气,常言山中无岁月,便是因为这修行始终是水磨工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