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品诗(1 / 2)

马宁珂做贼心虚地左右看了看,然后又竖起耳朵听了听门外面的动静。想了想,她竟跑到门前将门栓了起来。

做完这些准备,她这才返回到书桌前,然后亮出了被她攥在手心多时的那两个纸团。

由于握在手心的时间太久,那两个纸团已被她手心的汗浸的有些湿了。

她小心翼翼地将两个纸团放在书桌上晾干了一会儿,然后才在书桌上一丝不苟地将那两个纸团摊开了。

然后她想了想,从书架上取了两卷厚书,将这两张已经摊平的纸夹入书中,然后用镇纸使劲压了压,这才勉强将它们弄得稍微平整了一些。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马宁珂先是品了品这首她认为有‘诗圣’杜甫晚期创作风格的诗,此前她一直在想这首诗的出处,并未细想这首诗的内容。此时回头一细品,她眼中的眸彩突然亮了起来。

“不论盐铁不筹河”,这里的‘河’指的是水利,盐、铁与水利都事关百姓生计,第一句诗的意思分明是在说朝廷不关心民生。

“独倚东南涕泪多”,明太祖朱元璋开国时因不满江浙地区的百姓支持吴王张士诚,所以规定江浙地区的税赋高于其他地区数倍,这句诗表面上在说诗人倚靠在东南方向涕泪直下,实际上是因为在为东南地区承受繁重徭役的百姓而垂泪。

“国赋三升民一斗”,明制,一斗等于十升,这句话的意思朝廷征收三升米,结果到百姓头上就变成了一斗,这句则是在讽刺贪官污吏们征收赋税时层层加码,百姓赋税繁重。

“屠牛那不胜栽禾”,与诗的前几句结合,写的分明是百姓靠种地根本承受不了繁重的赋税,被迫宰杀耕牛,弃家逃亡。

马宁珂确信无疑,这首诗并非出自任何名家之手,而是解元郎亲自创作的诗!

楼明本就在她心目中高大的形象变得更加巍峨起来,却更加让她感到遥不可及。

解元郎心中装的是那是九州万方啊。

马宁珂脑海突然浮现出了北宋范仲淹的那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解元郎是范文正公那样的人物啊。她仿佛还能够看到他写这首诗时满腹的愤懑和紧蹙着的眉头,他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物,怎么可能被区区儿女情长所牵绊?

不,不对!

马宁珂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她猛地跳了起来,看向桌上的另一张干皱的纸团: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