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重组内阁,圣冥驻军,金屋藏娇,恢复自由22(1 / 2)

登基大典,正在进行中。

本次前来观礼的三教势力不在少数。

道门以天师府为首,还有紫薇仙宗,太微道宗,皆是一些老朋友,佛门则以大金蝉寺和文殊寺牵头,陆陆续续也有一些佛家庙宇派人前来。

大炎各地书院的山长,能来的都以亲身前往,不能来的,也托弟子作为代表,例如,东宫府内务总管苏有淮的老师,观水书院的水镜先生,就以路途遥远,事务繁忙为由,没有亲至。

理圣倒是派了儒庙的三位圣贤观礼,分别是法家圣贤,农家圣贤,家圣贤,后两种学派,陆鸣渊还是第一次听说。

农家,多行走人间,以农圣的《食货志》为本,致力于天下百姓摆脱饥饿,不再饱受寒苦,农家弟子许多依附朝廷官府,在户部任职。

而家,则更为稀少,在诸子百家里的冷门学派,传闻最顶尖的家,以某人作为书本角色之后,就能够改变那些人物的命运。

典籍记载,家万年以来只出过一位圣人,可这位圣人,却塑造出了一方小天地,命名为“白纸福地”,凡是被圣人写入故事里的人,被书写以列传记录,都能得到磅礴气运加持,白纸福地还兴盛过几百年,在如此桃花源,诞生了许多天赋资质,都很恐怖逆天的天骄人物。

因为瓜分的气运过于巨大,导致遭到天道妒忌,降下了天雷,将白纸福地夷为平地,里面的人也全部死去。

理圣虽然没来,不管怎么说,儒庙对他这位新帝,还是支持的。

文圣作为陈恪的先生,陈恪作为圣人真传弟子,陈恪得陆鸣渊点化,受益匪浅,文圣才会以亲身造访,前来观礼,乃是当之无愧的上宾。

一般而言,只有顶尖宗门的领袖,才能作为一等上宾,伫立龙椅之侧,这代表着殊宠。

“这是天命气运,得此气运者,可受天地庇护,未来有望跻身上三品。”

此时此刻,已经有人反应过来,这六道金光意味着什么。

是天命的认可。

也是下一个天命王朝的候选国家。

自古以来,每当五百年的轮回进入倒数,天道就会降下天命气运,昭示世人,人间由那些王朝有资格继承天命的资格。

某种程度上,算是加快了天命王朝诞生的进程。

五百年的倒数结束,唯一幸存的王朝,就能跻身为天命王朝。

举国都能得到恐怖的气运加持。

《大炎国史》记载:武纪十年,太祖得天命,天下毕,四海一,天现七彩祥云,九龙腾飞,落神光,降金雨,百姓断肢重生者,修行者破镜重圆者,困瓶颈突破者,不再少数。

意思就是说,在气运的浇筑下,整个国家的实力,都能得到质的提升。

不亚于灵气的再一次复苏。

每个人的修为,都能提高,被金雨淋到,可以断肢重生,看到天道异象的修士,更是能解开心魔,困于瓶颈的年迈武者,能悍然突破,这效果丝毫不夸张。

就是如此重要的六道天命气运。

却没有飞向大炎的方向。

这不正说明,大炎没有资格继承下一任天命王朝的位置?

很快,天命神莲化作的金光,传遍了中土,诸多人开始知晓,消息在瞬间传开。

各大王朝,众说纷纭。

“大隋王朝秣兵历马三代之久,经历了五位贤君的治理,如今国运鼎盛,国泰民安,大隋太子早早确立,接过了监国大权,现在得到了天命气运的加持,必然是下一任天命王朝最有力的竞争者。”

“金乌国如此小的一个国家,不过三分之一洲的大小,居然也可以得到一道天命气运?”

“南离王朝和银霜帝国,皆有数百年的基业作为支撑,国力也不弱于大隋,看来他们也要顺势崛起。”

一道道声音响起,六道天命气运降临中土天下,会使得到气运的王朝,得到了质变。

最直接的反应,修为高的修士,会变的极多,比之前多一倍都有可能。

而此时,大炎京城的天佑殿,百官神色各异,位于高高台阶之上的陆鸣渊,龙袍之下,眼睛微微眯起。

他从这所谓的天命气运中,嗅到了一丝不对劲的味道。

自己才刚刚登基。

这天道神莲就出现了。

而且六道气运,跟大炎没什么关系。

说不出的诡异。

仿佛冥冥之中,有人在针对大炎王朝。

大炎作为现任天命王朝,却没有资格继承任何一道天命气运,这话说出去谁信?

这不是很明显,天道并不看好大炎吗?

与此同时,还是在打自己的脸。

毕竟自己得位之事,确实是篡位,不是顺位继承,这一点,很难抹去。

没有得到认可这件事,确实激化了夺位的矛盾。

“陛下不必灰心,所谓天命气运,并非不能更改。”

忽然,一道温润的嗓音传入陆鸣渊耳中。

他低头一望,竟然是文圣先生,正与他对视。

眼底的淡然,加上这句话,给了陆鸣渊一点告慰。

“这是什么意思。”

陆鸣渊问道。

文圣先生微微一笑,继续传音:“天是死的,而人是活的。”

“天命气运,说到底,不过是死物,终究还是要寄托在人的身上,若是陛下的实力足够高,就能争夺一番其他王朝的气运,这放在历朝历代,并非没有先例。”

“大炎太祖当年,正是得到了北魏王朝的气运,才逐渐统一了北疆。

“想当年,我还是大周国师的时候,就是从某一位王朝身上,得到了一缕天命气运,最后延续了大周两百年的国祚。”

听得此言,陆鸣渊差点忘了。

眼前的这位文圣的前身。

乃是大周王朝的帝师。

可是让曾经即将覆灭的大周由危转安的那么一位人物,以圣人之姿,延续大周国祚两百年。

若不是大周储君乃至大周皇室听信了谗言,疏远排挤文圣老前辈,恐怕也不会有后来的大炎。

不过他还是带着些许谨慎,不敢全信。

毕竟文圣还是曾经的大周帝师,他如今乃是一国之君,彼此之间,还是无法做到十分的亲近。

这是立场上本来就注定无法改变的。

哪怕文圣不会这样做,也不能阻止陆鸣渊这样想。

必要的警惕,是需要的。

对此。

苏文圣前辈自然也是心如明镜,他当然清楚陆鸣渊在想什么。

他身为文圣,自然不可能提倡陆鸣渊穷兵黩武,发兵攻打其他王朝,掠夺天命气运。

更不可能公开发表开战的言论,不然会遭到儒庙的清算。

于法理和情理上,都不太好。

但却不妨碍他将历朝历代的消息告诉陆鸣渊。

自己只是告诉陆鸣渊,天命气运确实是可以掠夺的,存在这么一回事。

一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事实上,每当五百年天命轮回之际,就是乱世的开端前奏。

纵观典籍,那些强大的王朝,都会发兵攻打持有天命气运的国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