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2)

【然而据胡侃考据黄巾军中不止有徐晃这一位大将,虽然说相较于徐晃来说有所缺陷,但是如果能够善加利用,也不失为一员战将。】

【徐晃之后胡侃要说的第一员武将便是出身黑山军的褚燕,说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大熟悉,那么张燕这个名字大家可否有一点印象。】

【张燕原名褚燕,因他剽悍过人身轻如燕便号称飞燕,在黑山军攻打廮陶县时领袖张牛角中箭而死,黑山军余部也被张牛角托付给了褚燕,为表继承兄弟遗志,褚燕改名为张燕。】

“改名明志以继承兄弟之遗志,如此乱世之中竟有如此义气,此人可称英雄啊。”

张角听到褚燕改名的故事,倒是有点为之动容,心中对此人也有了一丝好感,便沉下心来接着听了起来。

【张燕本是冀州常山国真定人,在黄巾起义之时起兵响应,在乡里聚齐万余人,其兵势之大只凭其声势,便让常山国主刘暠弃国而逃。】

【而后张燕与一同起兵的张牛角与黑山合兵一处称黑山军,随着连年转战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势力逐渐庞大,最后号称有百万之众。】

【可是在此时他与张角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接受招安,虽然不如义军为天下黎民举事而慷慨悲歌,但也保存下了自己与手下性命,不失为是当时的权衡之计。】

听到这里张梁倒是有些难以理解,眉头也瞬间紧皱起来,带着怒气说道。

“此人本应吾等义军之召举兵,却又为何在聚齐力量之时归于朝廷,莫非此人是那假借义军之名的沽名钓誉之人,若是见到此人吾定要问个明白。”

听到弟弟这样说,张角原本也有些怒上心头然而冷静下来细想之后,却只得叹出了一口气来。

“子舜莫气,依照仙人所说,此间吾等黄巾军已然兵败,吾身已死大势已去,义军之中又多是百姓,受了招安总好过被筑了京观,如此看来此人也算是有观天下之势之能啊。”

张梁听到张角如此一说,倒是反应过来,举事之事未成罪在自己能力不足,又怎能绑着跟随自己的百姓一同去死,受了招安麾下百姓好歹能有个安顿,不至于背着反贼之名四处亡命,也算是一个权衡之法。

光幕之中仙人接着介绍道。

【而后董卓霍乱京师,袁绍聚齐十八路诸侯联合讨董,张燕自然也是这十八路诸侯其中的一员。】

【平定董卓之后张燕则是在河北境内联合公孙瓒抵抗想要统一河北的袁绍,虽然并未在袁绍大军中讨到甜头,但也是各有胜负。】

【直到官渡之战之后,袁绍身亡,张燕看出战胜袁绍的曹操以后将有一番作为,随后率众十万投靠曹操,被曹操封为安国亭侯。】

【最终这位出身反贼之人也是通过自己的斡旋得了一个善终,《三国志》作者陈寿因此评他为“舍群盗,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则于彼为愈焉。”】

张角听完光幕仙人对张燕的介绍闭目沉思一阵,随后说道。

“真当是眼光独到之人也,吾观此人之行,若已聚成黑山军可与吾等黄巾军为盟,若黑山军未成则善用其勇武入我义军为将,虽未坚持吾等为民之道举反旗,但也保存其麾下性命。”

说完,张角便又拿出了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阵之后交给了身旁的张梁。

“子舜,为兄特此遣汝往常山国一去拜谒这位英雄,若是黑山军已成将此信交予他,若是未成,邀他来此,如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