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太平义军齐聚义,仙人降临指迷津(1 / 2)

汉灵帝光和七年春节,冀州某地一荒村。

不知为何荒废了一年有余的村子多了不少人气,不少头上或者手臂上扎着被染成黄色棉布的陌生人在这里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除夕夜做着准备。

村子中央土地庙里还算一个完整的大屋之中,一群粗壮大汉围坐在一张由几块木板搭成的桌子之上,佐这几盘粗劣小菜商量着什么。

与围坐在桌子周围的粗壮汉子不同,坐在桌子上首之人身着土黄色道袍,身旁的柱子上倚着一根九节锡杖。

此人约莫三十余岁,可是脸上却没多少正值壮年该有的精气,脸颊清瘦甚至有些凹陷,其上一双略带疲态的眼睛深陷在棱角分明的眼眶中,下巴上的胡子也因为营养不良而分叉显得乱糟糟的。

不过虽然此人身材之上并没有围坐在桌边的那些汉子壮硕,但是那些汉子对她的崇敬到是不言而喻,他们举手投足之间皆带着一副尊敬之色。

桌子上首的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引起东汉末年群雄四起的太平道宗、黄巾党魁——张角。

“诸位渠帅,距离甲子之日已经没有多少时日,今日借着新春佳节的时候请大家远赴此处,耽误了诸位与家人的团圆之时,吾先道一声抱歉。”

张角言罢,拱起手来,揖还未作下就被身旁的一位渠帅扶住,此人豹头环眼,两撇八字胡须长至鬓角,正是青州二位渠帅之一的管亥。

没等张角再次张口管亥便开口笑道。

“哈哈,不妨事不妨事,这几年的饥荒搞得俺家早已只剩下俺这一口,得亏是大贤良师把俺叫来,要不俺还不知道今年这年该怎么过呢,实话说还是跟着俺们太平道兄弟们过年来的热闹。”

听到这位的话,坐在桌边的各位渠帅也都是一副快心遂意的样子,若非是早已经因为连年的灾荒家破人亡,谁有想着加入这个准备推翻朝廷的教会呢?

眼见桌上的不多的小菜上齐,坐在上首的张角端起身边缺了一角装着热水的破碗,朝这坐在桌边的诸位渠帅敬道。

“既然菜已上齐吾便在这里以水代酒先敬各位,祝吾等起事能够径行直遂,待到打破官仓再请诸位吃酒吃肉。”

饮下代酒的水,张角便从怀中掏出数张符纸,手中捻决,脚踏罡步,环着饭桌绕行一圈,在吃年饭之前还得先行敬过四方诸神,以求平安。

随着符纸在空中燃尽,张角也回到自己的位置,诸位渠帅也随着大贤良师的脚步朝着四周拜了四拜,随后坐回座位,诸人回身这才发现符纸燃烧而成的烟气并未消散,而是在空中凝成了一团,其上一道光幕缓缓展开。

见到空中平白出现一道光幕屋中众人心中一惊,赶忙抽出腰间的刀来,张角身边的管亥、波才二人顺势挡在了张角的身前,门口的刘辟、彭脱则是一个闪身站到门边,左手将门关上,右手按在腰间朴刀的刀柄之上以备不时之需。

众人四处张望,并未看出有什么异常,不禁心中有了一丝疑惑,站在张角身旁短小精悍的波才不禁张了口。

“何人再此装神弄鬼,速速现出身来,要是等到大贤良师施法,可饶不了你!”

波才言罢,光幕并无反应,破屋之中陷入了一个诡异的沉默。

过了一阵,张角终究还是耐不住好奇,拾起靠在一旁那根被磨得斑驳的锡杖,燃起符纸,口中念起驱邪的咒语,使杖朝这光幕刺去。

就在锡杖距离光幕不足半尺的时候,光幕之中骤然出现一个人形,烟雾缭绕之下倒是有种仙人的感觉。

见到光幕出现了反应,众人也是赶忙又回到了刚才警惕的模样,十余双眼睛又盯在了那团烟气中的光幕上面。

忽然,光幕之中传出一阵人声,张角思考片刻还是对其施了一礼,虽然不知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看这样子的确和书中描写的仙人临凡有些许相似之处,恭敬些总没坏处,若是真的有人装神弄鬼,到时候不用自己动手,身边的众位渠帅也会给他好看。

围在桌边的众渠帅见张角对着空中出现的光幕行礼,虽然心中还是疑惑但也将手中的破烂朴刀收回鞘中,跟着张角的动作一齐朝这光幕拜了下去,口中噤声铺胸纳地。

随着众人拜服,光幕之中的声音也传了出来。

【各位观众,欢迎来到本期的侃聊历史,我是胡侃,今天我们要聊的内容还是三国,不过我们不聊乱世之中的英雄,今天要聊的是为这乱世拉开序幕的黄巾起义。】

虽然不知光幕之中的人所述的三国究竟是什么,但是张角还是听到了熟悉的“黄巾起义”这几个字,而在此之前的“为乱世拉开序幕”更让他原本还算是好看的脸色变得复杂起来,枯槁的眉毛也像麻花似的扭了起来。

本想靠着起义这条路,为这些饱受苦难的百姓另谋一条生路,可是听到仙人说出自己反而开启了一场乱世争霸,张角内心顿时复杂了起来,虽然这里的诸位渠帅都是可以信得过不会走漏风声的人,但是“乱世”二字还是牵动着张角的心。

【首先胡侃要在这里为这次起义下一个定义,无论怎么说这次的起义都是有他的正当性在其中的,虽然不像陈胜吴广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样的豪情壮志,但是这是一场被腐败朝政欺压的百姓所掀起的正义的农民起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