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见证乖大孙当皇帝,朱元璋激动坏了!(1 / 2)

看着诚惶诚恐的大臣们,朱元璋的心里舒坦极了。

他忽然觉得,有时候不必杀人,也可以达到目的,甚至还能在让好大儿更加尊敬。

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许宥啊许宥。

要不是你点醒了咱,咱还不知道能这么摆弄大臣呢!

朱元璋灵光一闪,摆手道:“行了,别给咱下这些虚套子了,咱不吃那一套。”

“告诉你们,咱今日不杀你们,不是咱心情好,是牛首山白云观的许宥许道长替你们求的情。”

此话一出。

大殿内的百官皆是一愣。

许宥?

众人面面相觑,满眼迷茫。

谁也没听说过此人。

就连朱标也愣住了。

他万万没想到,朱元璋竟会把这个功劳安在许宥的头上。

“标儿,下旨吧。”

朱元璋吩咐一声,朱标也回过神,从袖口里抽出早已拟好的圣旨。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之前朱元璋答应敕封许宥的那些话。

当朱标宣读完圣旨后,群臣百官再次吃了一惊。

敕封‘先生’号,封天下第一道观。

这可真是了不得。

也就是说。

上到皇帝,下到百官,无论是谁,见到那个叫许宥的人,都必须口称先生,不能有丝毫不敬!

天下第一道观,更是直接抢了千年道家正统龙虎山天师府的风头。

众人心中不解。

这个叫许宥的道士究竟有什么本事,竟能让陛下如此看重?

他们同样非常好奇。

这个许宥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来历?

不知不觉。

许宥这个名字,刻在了每一个官员的心里。

不久的将来。

许宥即便不下山,在应天府的勋贵官场里,他的名字也将会如雷贯耳。

不管怎么样。

此次早朝,总算是平安度过了,也是难得一个没有任何血腥杀戮的早朝。

下朝后。

百官们纷纷面带笑容的走出奉天殿,激动的互相道喜,活像家里的儿子娶媳妇似的。

他们步履轻快,有说有笑的离开了皇宫。

而敕封道士许宥、朱元璋看许宥面子赦免百官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应天府。

韩国公府。

厅堂内,不少淮西官员齐聚于此,首座是一个须发花白的老太师。

此人看起来七十有余,却精神矍铄,神采奕奕。

他便是李善长。

“韩国公,你说陛下这次是不是打算放过咱了?”

“是啊,那个叫什么许宥的,可能就是一个幌子,其实陛下还是心疼咱淮西勋贵的。”

“一定是这样。”

在座的官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全都兴奋的不得了。

自从胡惟庸案发后。

他们这些淮西派的官员,可是吃尽了苦头。

胡惟庸本就是淮西派的代表,跟他有牵连的人,基本上都是淮西派的官员。

朱元璋彻查了一年多,他们淮西派的势力也被打击的一蹶不振。

除了像李善长、蓝玉、李文忠这样的淮西勋贵稳如泰山之外,像他们这些出身淮西的文官集团,可谓是风雨飘摇,时刻都要面临被朱元璋清洗的风险。

甚至很多淮西派的官员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先行自我了结。

胡惟庸案的爆发,沉重打击了整个淮西集团。

但今日早朝。

朱元璋的异常举动,却让这些心灰意冷的淮西文官,再一次燃起了新的希望。

或许。

胡惟庸案已经到此结束!

说到底。

陛下也是出身淮西,到头来肯定还是得靠他们这些乡党治理国家。

李善长默默的听着诸多官员的见解。

最后。

他冷不丁的问道:“那个叫许宥的道士,你们有人去查过吗?”

其中一个官员说道:“韩国公,牛首山已经被检校接管了,像我们这些官吏,没有资格上去拜见。”

这话的意思很简单。

他们这些官员去不了,只有像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朝廷公侯勋贵有资格见到许宥。

“怎么着?听你们的意思,是想让本公这老胳膊老腿,亲自跑一趟?”

李善长眉眼微睁,骇人的气势涌现出来。

到底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第一功臣,哪怕是个文人,气势也非常人可比。

众官员默默低头,不敢说话。

李善长沉吟片刻,挥手道:“你们都先回去吧,本公自有主张。”

待到众人退下后,李善长转身回到书房,手书一封,唤来一名随从,悄声道:“去,将这封书信亲手交到蓝玉将军,不得有误。”

随从默默答应一声,双手接过书信,转身退出书房。东宫,内苑。

太子朱标下了早朝,便回来歇息片刻,顺便看看朱雄英。

“父亲!”

一个约么六七岁的孩童,在一群太监的簇拥下,欢天喜地的朝着朱标跑来。

“哎!”

朱标开心的答应一声,将那名孩童揽入怀中,高高的举了起来。

这个孩童便是朱标的嫡长子,朱元璋最看重的孙子,朱雄英。

朱标笑着问道:“今日有没有乖乖听你娘的话?”

未等朱雄英开口说话,一道娇声娇气的声音迎面而来。

“殿下,雄英每天都很听话。”

来人正是太子妃吕氏,一手拉着一个孩子。

左边那个较大的孩子是朱允炆,右边那个较小的是朱允熥。

自从朱雄英的生母常氏死后,吕氏便被扶正,成为太子妃,也成了朱雄英和朱允熥的嫡母,负责抚养包括朱允炆在内的三个孩子。

朱标放下朱雄英,看着吕氏笑道:“这些日子,孤在外面比较忙,多亏了你在家里照应。”

吕氏摇摇头,“殿下说的哪里的话?相夫教子本就是妾身的本分。”

朱标刚想多宽慰一两句,却见到一个太监走过来,恭敬道:“殿下,蓝玉将军在外求见。”

“好,知道了。”

朱标点点头,转身离开内苑。

他刚一离开,吕氏脸上的笑容便消失了。

“来人,将二皇孙、三皇孙带回去。”

吕氏话音刚落,几个太监奴婢便走上前来,将朱允炆、朱允熥带了下去,只留下朱雄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