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25(1 / 2)

浮元县,新堂村,傍晚。

“哥,又有好几个灾民到村子里了,现在都在村口呢。”巧丹半路对着农忙回来的哥哥侠安说道。

侠安脸色一沉,这已经是近来第三拨因河南陕州一带的灾荒逃到这儿的灾民了。

“马上回去。”侠安加快脚步,自家就住在村头。

新堂村原是一处不入眼、无人争的荒地,在明末混乱之际,侠安父母等三四户人家逃到此处避难,历经二十余年的艰苦垦荒方才有了今日的百亩良田,居于此处的人家也增添至百户,而朝代交替,明摆着的精神奴役“留头不留辫,留辫不留头”和必然的赋税征收并非难以接受,至少今朝还留给百姓苟活的机会。

回到村头,侠安便看到六七个衣衫破旧蓬头垢面的人蹲在自家门口前大口喝粥。

“娘,我来吧。”侠安接过新鲜端出的一锅粥,分舀到各人的碗中。

几人也赶不上说声道谢,再度闷头吃喝,只几口便吃空了碗。

进到屋里,侠安看到父亲忧心忡忡地站在存粮前,这两年是歉年,收割的粮食大不如前,更别说官府征收之后了,因而自己才在此时种上一些别的作物补充口粮。

“爹,村长好像到了。”侠安道。

“嗯……你再熬一锅粥给他们吧,吃完之后再让村长安排他们。”

“这……好吧。”侠安先是从米袋里装了三分之一碗,掂量了一下又抓了两把放了进去。

聚拢围观的村民渐多,村长看着这些人面露不悦但也心生不忍,难不成看着这些可怜人饿死在路边吗。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村长问道。

“我们几个都是从庆原出逃的,一路辗转才来到了这里。”其中一人有气无力地答道。

“灾情现在如何?”村长的语气温和下来,庆原虽不在灾荒中心,亦受灾重,且离他们这千里之遥,难以想象他们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听到此问,几个汉子顿时哽咽,“旱情比前两年更糟了,今年是颗粒无收,就是连草根都吃不着了,每时每刻都有人饿死,我们这些贱骨头撑得住,可其他亲人都……”

“我听说朝廷已在大力赈灾,怎么会……”

“朝廷朝廷,狗屁朝廷,赈灾的钱粮被压在官府手里与商人倒卖,真到我们手里的有几粒啊!”

“唉……既然你们到了这,只要不为非作恶,我们自然不会见死不救,我一会儿会让人带你们去落脚。”村长说道。

“多谢救命之恩……”几人跪地磕拜道。

村长离去,侠安端着新一锅的粥出来,回复了些许精气\u200e\u200f\u200e\u200e\u200f\u200f\u200e\u200e\u200f\u200e\u200e\u200e\u200e\u200f\u200e\u200e的几人连忙道谢,而他发现有一人接过粥时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吃完后,几人同前两批的灾民一样被安排到了村尾棚屋处,村民们多有怨言,填饱自家的肚子已经不容易了,还要养活外来的十数灾民,但村长放言,若是灾情减轻便催促他们返乡,或是来年让他们帮忙播种,尽其人力。

……

入夜,侠安家的门被敲响。

“是你啊,有什么事吗?”侠安一打眼就认出了来人是今日盯着自己的灾民。

“我能单独和你说话吗?”那人说道。

“侠安,是谁呀?”侠安的父亲问道。

返回